这是A股的投机性特点使然。自从A股市场的大部分弊端被市场所认知,而利益博弈中投资者一直缺少话语权,监管层的“投资者保护”只是停留在口号层面,投资者就一直以游击战术来应对,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深怕跑得慢就可能要充当炮灰。这种市场环境下,“炒股炒成了股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不是自愿的行动。
光从字面去理解“炒股炒成了股东”这句话,就会觉得这话与A股市场具备比较切合的某种“反讽”:投资者竟然怕当股东。严格意义上,你只要买了上市公司的股票,你就是它的股东,就有权行使权利。不过,投资者买股的目的,却只是为了能在高位卖出,而不是想当公司的股东。也正因此,“炒作概念”比业绩估值更重要,短线爆发力比“长期上涨涨幅有限”更吸引人。
不过,这句话就其语境而言,却是投资者一种极为无奈的情绪表达。一开始投资者也许只是为了低买高卖,但一旦真的树立了长期投资信念,就逃脱不了被套死的命运,也就有了炒成股东的“杯具”了。这里面信息量不小,一可以看出投资者本就无恒心(至今依旧);二可以看出市场长期看没有投资价值(一旦有恒心就无奈被迫当股东);三可以看出大家认为股东并不是荣誉称号,而是炒股失败象征……
上市公司俗称现代企业,“现代”主要在于其产权的明晰性,同股同权在理论上让所有股东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但这说的是每一股,具体要看拥有股份的多寡,多者就是大股东,大股东叠加起来的权利与小股东却不可同日而语,一股独大正是由此而来。而这一问题在A股一直没能解决,小股东也就没能有持股的恒心。其实,连成本低廉的“小非”都会在解禁后尽快跑路,更遑论在二级市场以高成本买卖的投资者了。
而A股缺少恒心的投资者,也就不可能有成熟市场那样的稳健行情,见风就是雨成了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