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PO制度需要更深层反思

(2014-01-15 17:08:49)
标签:

股票

    围绕新股发行重启的问题,A股新年开局给人的感觉只有两个字:混乱。先是投资者在“新政”规定的市值配售面前有点手足无措,在持股获取申购资格和卖掉股票申购新股间彷徨;接着是IPO公司在开闸之后汹涌而来,将投资者一下子卷入漩涡而晕头转向,如此密集的公司招股书,如何消化都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即使确实想“理性参与”,实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然后是监管层面对一路下跌、指数又要进入“一时代”的尴尬,出现多少有点“抓狂”的表现。

  在IPO尚未重启之前,新股发行制度中的利益调整,已经被市场认为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新政”似乎对此漠不关心,一些措施的调整,看似针对“三高”而来,但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约束很软,并无强制性意义。反而是将市值配售改为市值申购,却变成了中小投资者的强大束缚,在中签很难、股市又因疯狂IPO而不断下跌之后,惟有离开市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虽然是一些监管者和专家所乐见)。

  “市场化”的名誉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深受折腾。在笔者看来,这种小修小补哪里是“市场化”,不过是拉“市场化”的大旗作虎皮,骨子里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因而市场的格局也不可能有多大变化。其实,A股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不是没有被监管层所认知,而是在认知之后有没有勇气和决心去解决而已。“市场化”的条件,首先要有诚信作为基础,其次是要有严刑峻法伺候,对违规者绝不姑息,这些都是我们市场目前所不具备的,这就是IPO所谓的“市场化”一放就迅速蜕变成“伪市场化”的原因。“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口号一直无法落到实处,也与此有关。

  虽然在监管层及时“出手”之下,IPO公司也开始不敢过于张狂,沪指2000点算是暂时保住了,但实际上只要目前的机制不改,IPO利益调整不了,一二级市场毫无关联,未来的市场状况依然堪忧。更何况,未来还有更加难啃的退市制度、分红制度等需要过关,笔者认为,这些制度如果不健全,要想市场进入理性投资阶段,只能是天方夜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