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重视投资功能的时候了
(2014-01-17 10:56:04)
标签:
股票 |
近期监管层围绕IPO重启问题突然变得严厉起来,虽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市场已经受到实实在在的伤害,至少短期内投资心理阴影难以抹去。而在习惯上,当IPO强行重启之后,短期内要停下来重整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监管层对着这部像零件不全的高铁一样的IPO列车,必须时刻瞪大眼睛,随时拧紧松脱的零件,否则列车可能就会脱轨甚至散架,其吃力而不讨好的样子可想而知。而此次因规则的错漏百出而让“聪明”的发行人和中介有机可趁导致的发行弊端,让不少中小投资者已经选择了落荒而逃,如今在惊魂未定之时要他们重新入市估计也有点难度,更何况,这种制度造成的先天性缺陷,随时还有可能张开吃人的大口,这才是此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严重之处。
A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取得的成就确实让所有人都要咋舌。但凡事有好必有坏,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方式,也埋下了种种弊端。股市一直以来被当成一种实用的工具在使用,包括监管者在内,都只是看中其筹资的功能而忽略其投资的功能,“为XX服务”是A股最为响亮的口号。在历任监管者的政绩里,我们看到的也往往是募资规模和市值规模如何超速度发展,如何“超英赶美”的数据,至于募集资金的配置效率如何,投资者回报如何,并没有多少人关心。在偏颇政策的引导下,A股多数上市公司,也几乎都对应着成为某个集团、某个地方的“融资平台”,因而形成了一个个资金黑洞,当投资者认清了市场的这一本质,且市场又总是难以回到本源,也就渐渐地形成了至今愈演愈烈的炒作之风。
在市场艰难的建立阶段,实用主义态度能规避一定的政治风险,是可以理解的。但A股发展到现在,市场其实已到了非升级不可的地步。如果要让市场长久地存在下去,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投资者的回报,就不应再是个可以忽略或者喊喊口号就算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