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IPO!
(2014-01-10 20:01:09)
“你打新了吗?”这句话成了小散们本周必须的问询语,得到肯定答复之后,第二句就是“打了哪一只?”
简单的问话,背后却包含了大量的信息。首先,打新成为眼下A股市场一个最大的话题,以为“逢新必赚”则依然是一种共识,这与以往没有多大区别;其次,新股的疯狂与暂停之前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小散们每天都有多只新股可供选择,且依然很难判断出IPO公司的价值,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中了再说”,所以提高中签率仍为第一要务;还有,就是市场的跌跌不休,小散们“未打先亏”成为普遍现象,而中签的难度毋庸置疑。在市值跌跌不休,中签如此艰难之下,后市A股会否演变成一场新的危机,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对于经历过2002年那一场市值配售和上一轮疯狂IPO的投资者来说,A股后市走势基本闭上眼睛都可判断出来。市场之前对于打新的大呼小叫,前提是认为A股会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释放“改革红利”。没想到“红利”虽有,中小投资者除了得到口头的“保护”安慰之外,什么也捞不着。市值申购的新规,让投资者不得不承受二级市场市值下跌的损失,才能取得与中彩无异的中签资格。当这样打新的“真相”终于大白,也许只有离开A股才是投资者最为理性的选择。而机构投资者初始阶段或许也能分点“汤渣”,但当二级市场继续成为“屠宰场”之后,打新所得真能弥补市值损失?值得怀疑。
这样的IPO,让发行者迅速集富成贵,也让广大出资者(因为需要二级市场市值)渐渐步入贫困,而且最终还让二级市场的存在失去意义。这种单赢的局面,竟然在“市场化”和“保护投资者”的名义之下得以疯狂执行,难怪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在最后宣布放弃对A股的研究,因这实在是一个让人不忍卒睹的“市场”啊。
但愿这只是“历史遗留”的余绪,当遗留问题解决之后,未来的新股发行会来个“新老划断”,有所改进。不过,有了这次重启的“经验”,市场对于此事的预期,不免会再下台阶,市场的诚信,也会有所受损。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新股发行并不至于会成为市场的恶疾,其市场化的方式一目了然,市场走熊时IPO自会减少,市场走牛时IPO自会增加。我们的“市场化”却是不管行情牛熊,只要大门开着,各方就争先恐后一拥而上,稍微停顿就会形成“堰塞湖”。更令人难解的是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基本脱节,而即使发行价会下降,公司又会在业绩等方面大做文章以提高“售价”,真的兑现了“从北京到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俗语。A股20来年的反反复复中竟一直没能好好解决这个市场最为基本的问题(套用一句大白话——监管层不是白痴,就是别有用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失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