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就那么值得大力发展?
(2013-10-21 00:15:41)
标签:
股票 |
小散们如今是否还是非理性的代表?笔者不敢妄断,但总觉得这是一种带有一定偏见的说法。看看我们大力发展了十几二十年机构投资者之后的市场,依然总在概念炒作的圈子里打转的现实,就会觉得这种以为机构投资者多了,市场就可以相对稳定不至于大起大落的想法,其实是多么地天真;那些曾经苦口婆心奉劝散户离场的监管高层,更是显得多么地荒谬。
也许自2007年见顶以来的行情波动,与以往相比确实小了很多,但这绝对不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功劳,而是长期熊市、推出系列可以做空的工具导致的结果。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这几年在市场上获得“大散户”的称谓,其实已经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笔者以为,A股一直以来的大起大落,与市场制度的不完善关系更大。“政策市”现在已经少人提起,但这种格局依然在延续。市场投资者之所以最终都趋向“散户”操作模式,乃因A股制度缺陷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太大:新股上市时“看上去很美”,但一不小心碰到的可能却是一朵“毒花”;上市公司筹资争先恐后、分红尽显铁公鸡本色,让投资者很难靠长期持股的分红获取稳定收益;对违规者查处不力且查处之后索赔机制不畅,让投资者的每一次投资都带有赌博的成分……当理性投资原则总是以失败告终,最终大家也就被市场教育成一个炒手,散户的成长历程如此,机构似乎也难有例外。
本周证监会主席肖钢撰文称“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真可谓一语中的,不过,从理论上认清了市场中这些缺陷,与实践中真正化为纠正市场轨道走偏的现实,是两回事。一直以来,A股市场只偏向筹资主体,出资人总处在任人鱼肉的地位,如果这种利益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估计未来的熊市之途仍将漫漫,即使眼下的炒作气氛正浓,“结构牛市”已经大发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