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下旬以来“钱荒”两字充斥各大媒体,而6月份一过,随着SHIBOR利率逐步回归正常水平,“钱荒”背影也似乎渐行渐远,由此似乎印证“钱荒”确实属于我们银行业存在的一种特有现象:为应对存贷比指标考核,银行业于6月末在叠加了月末和季末双重压力、而央行又坐视不管的情况下,资金出现了捉襟见肘。
这也是“钱荒”后来被看成银行业自己的事的原因,因为民间资金流动性依然充足。这可以从多方面找到证据:严控下的楼市价格依然向高处挺进,6月份百城房价继续上涨,至此连涨13个月,是一个例证;当黄金在6月末连续下跌创出调整新低,商场的黄金柜台再度人气火爆,中国大妈们再度出手,也是一个例证。
不过,当“钱荒”来临之际,资本市场不免要“心慌”,特别是股市。其分析的思路是,银行钱紧,企业经营肯定要受影响,不仅想借债的借贷无门,而且以往借新还旧的把戏也难以继续玩下去,甚至可能要被喜欢“晴天打伞雨天收伞”的银行催债。这样一来,有关和无关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就只能如断线的风筝往下飘落。
美联储每每有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意向时,美股就会跟着抖一抖,也正是这个道理。只是美股在导致下跌的利空因素消除之后,往往会迅速复位,A股则因本身存在重大制度缺陷,一直靠着投资人的信心维持,一旦信心受到巨大打击,恢复起来就有点艰难。如今“钱荒”基本过去,A股仍陷在泥沼中无法自拔,正是这一习性使然。
“钱荒”在不同的投资市场表现出如此不同的效应,笔者觉得主要是“赚钱效应”导致的信心不同的问题。楼市一直以来均走在上升通道中,啥时候买都能赚到钱;黄金牛市已历十余年,持有者财富一路增值,因而只要有所回落(甚至不用回落),大家自会趋之若鹜。A股熊样长年不改,投资人损手烂脚,其估值再低,似乎也难以激起大家的兴致。
不过,从另外的角度看,这其实就是投资界常说的羊群效应。投资人喜欢让历史告诉未来,习惯于追涨杀跌,专家们更可以将短期流行的故事重复得精彩纷呈,至于尚在云里雾里的未来,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这就加剧了市场的羊群效应。作为投资者,其实应该谨记的是巴菲特“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的金玉良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