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好”多经不起推敲

(2012-10-29 21:47:52)
标签:

股票

   “维稳”背景下,众多“利好”竟然对A股的刺激效应越来越弱,实在令“维稳”者和积极响应“维稳”者心里干着急。不过,仔细分析众多“利好”的成色以及指数走势的疲弱状态,对积弱难返的A股眼下的走势,也才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焦急。
    从近期消息面上的众多“利好”去考察,笔者觉得,无论是最新的关于研究分红税的报道,还是之前市场对于降准的执着追求、IPO中发行被砍剩个零头、交易制度T+0的猜想等,实际上都与“利好”关联度不强。那些动辄将这些与“利好”挂钩媒体,也许不是过于乐观就是过于天真。
    道理其实很浅显。先说分红税,这个也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说,一是,时至今日,有多少投资者在A股的投资中是靠着上市公司的分红“发财致富”的?这是眼下关于分红中的最大问题。强制分红虽然后来由于“管理层无权干涉公司经营”之类的原因有点虎头蛇尾,但本栏对此举双手赞成,认为应该先借助管理层有形之手让上市公司形成习惯之后再放开让其自由。只要上市公司分红普遍能够比银行利息强,长线资金才认为有滞留市场的价值,否则,长期持有,那丁点的利息与巨大的市值损失比起来,几乎毫无价值。二是,上述的前提不成立,分红税如此进行“结构性改革”,就一点价值没有。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不仅不减负,还增负了,因为目前敢于持股1年以上的比较少,机构投资者都如此,遑论一般投资者了。
    再说T+0交易制度,不知道市场如何可以将之当成“利好”来理解。是不是因为T+0可以活跃市场,券商股就可以引领市场走出泥沼?实际上,交易制度的改变,属于双刃剑,就像股指期货的推出一样,并非只是“利好”这么简单。历史上不是将QFII的推出、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入市都当成“利好”看待而乱炒一通吗?实际上,从实际效果来看,如果A股“负和游戏”的现实改变不了(上市公司不能为投资者创造财富),一个大机构的入市就不一定是其他投资者的福音。
    历史上曾有过“新股二级市场配售”的举措,一开始也被认为是鼓励投资者长期持股、稳定市场的“利好”,因为那时候的新股一上市几乎都有不菲的收益。然而,当行情进入熊市,享受这一政策“利好”的持股者只能遭受巨额的市值损失,至于新股,即使还有正收益,也于事无补。
    可见,眼下大量“利好”几乎都经不起推敲。这种情况下,股指的破位下行,也就可以理解,而再陷弱势的股指,要振作起来,需要多方花费更大的力气。所以,不管后市如何演变,若只是出现弱势反弹,还是以出局避险为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