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的是“维”而不是“稳”
(2012-10-12 21:05:58)
沪指本周二一鼓作气站上了60日均线之后,就又给人“失去目标”的感觉,围绕60日均线的飘忽走势,再度让谨慎的投资者心里纠结。其实,这个位置,既是近期的密集成交区域,也是技术上的颈线位置,多重压力令多空双方都需要谨小慎微去应对,而一旦蓄势之后能突破向上,则技术上等于打开了短期的上涨空间,空方将挡不住多方的逼人气势。
而从周线上观察,则多方只有更加谨慎起来。虽然最近几周的K线组合与之前的持续小阴下行(持续最长的有6连阴)有着明显的差别:阴阳线的实体均加大,表明多空交战趋于激烈,但从底部的两连阳未能突破前一根长阴周线来看,沪指要确立一波涨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本周在基本面上,也是多空交织。利空方面,IPO复工、解禁股风雨欲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出台(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场外市场与主板连接起来,场外市场也被市场称为四板市场,目前各地建立的股权交易所就是这种性质的市场)并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经济复苏迹象尚不明显(目前市场又处于数据出台的密集期)、宏调中货币政策仍陷两难困境。利好则是“维稳大业”明显地拉开了序幕,鼓励央企增持、解禁压力押后、想办法引“水”入市等。
虽然总体上市场仍未摆脱之前的格局,即利空利好相较,利空具有更多的实质性内容,而利好依然以“口号”为主,比如大股东增持,似乎真心实意的少,“响应号召”或者跟随潮流做做姿态的多。但本周沪指最终还是能收在60日均线上方,显然市场对于特殊时期维稳预期依然十分强烈。
当然,我们需要记住的是,证券市场的“维稳”并不代表股市就不能继续下跌,更不代表股市一定要上涨,对“维稳”在股市中的定义,自这个词出现以来就没有明确过。比如2008年8月当指数出现暴跌之后,“维稳”一词就曾经被人解释为“维护交易系统稳定,不要发生群体性事件”。大家之所以一提到“维稳”就想到了上涨,只不过是因为历来“维稳”提法总出现在股指跌得不成样子的时候,让人产生善意的联想而已。
而这也是以往股市的“维稳”总给人“维而不稳”印象的主要原因,因为从弱市转变成强市,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个信心逐步恢复的过程。其实,笔者一贯认为,对股市来说,“稳”并非是最为重要的,“维”才是需要经常性的艰辛工作。这个“维”,可以解释为“主绳”,本义是“撑起一个锥形空间的绳线组”,笔者理解为这是构成股市的各种“纲”——制度(纲举目张)。要让市场平稳、长期、健康地发展,重中之重,就是“主绳”不仅要坚固而且不紊乱。
不管怎么说,在目前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维稳”的想法,有总比没有要好得多。也只有稳住市场的信心,才能让过度非理性的情绪能慢慢平静下来。而长期低迷的市场造成的心理脆弱,是目前投资者需要克服的“障碍”之一。障碍未克服之前,多空反复拉锯,那都属于正常不过的事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