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无恒心=A股投资价值难体现
(2012-08-10 19:37:19)
自从经济衰退趋势明确之后,市场对降准的期盼,一周过了又一周;而因降准落空导致投资者情绪的失望,也是一周过了又一周。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投资者就是在这样的期盼和失望的交织中度过的,从7月份的股指K线上,我们可以找到一根根的中阴线或者向下跳空的阴线,鼠标点上去,都是星期一。“黑色星期一”一时之间成了A股近期所特有的“规律”。
到了8月份第一个星期一,这一“魔咒”终于失灵。K线上看起来似乎正好倒了个个儿:本周一沪指是根近期实体最大、涨幅达1.04%的中阳线,算得上是本周最为明确的涨势,而“利好”主要得益于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后沪指向上的趋势虽然延续,但显得极为犹豫,4天中竟有三天的振幅在15个点的范围之内,不过让人有所安心的是,成交量维持在比前期高一档的水平上,这也许表达了市场正在渐渐转强的意思。
本周公布的宏观数据表明经济衰退的势头并未有所遏止,“增长”尚未稳住:7月份CPI进入“一时代”(1.8%),虽然有翘尾因素且未来仍有反复可能,但“控通胀”可以说基本到位;出口仅增长1%,显示外贸形势难乐观;新增信贷5401亿,创了10个月的新低……这种情况下,研究机构和专家们再度热议降准问题。澳新银行甚至言之凿凿:周五晚些时候中国央行可能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只是这一次市场并未因这些分析和传闻而兴奋,沪指周五全天只在11个点的区间内来回拉锯,也许这正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缘故。
今年以来,降准、降息均分别进行了两次。降准的时间是2月24日和5月18日,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降至16.5%;降息的时间则在6月8日和7月6日,一个月的时间内连降两次,被称为猛烈的货币政策。不过这些政策对股市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虽然市场人士认为第三次及以后将能见到应有效果,谁知道呢?
无疑,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股市应该具有积极作用,但目前影响市场的因素众多,并非一个货币政策就可以刺激成功。在疲弱的市场下,若没有赚钱的项目,有款贷也不一定有人贷。此前财政政策虽也在悄悄发力,但其几乎不“创新”的做法却让人担忧会否使得经济重蹈覆辙。其实,A股本身积弊众多,管理层祭出的“手术”常常顾此失彼,特别是对新股发行制度的伪市场化,更让不少投资者看清了A股的本质。从博弈角度看,既然如此,要让投资者不再流失,需要市场利益格局的重新定位,否则,没有恒心的投资者,就决定了A股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