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还有个坏“习惯”

(2012-06-06 21:53:20)
标签:

股票

    A股“跟跌不跟涨”的老毛病似乎又犯了,虽然外围股市出现了企稳反弹信号,但A股依然不为所动,在周三振荡中继续创出新低,2300点也岌岌可危。在被视为引发A股本周一暴跌的主要利空因素消除之后,A股却依然跌势不止,可见A股的弱势另有隐情。
    是A股估值不够低吗?不是。A股恶劣到不能参与操作了吗?不是。A股改革不了现存的种种弊端了吗?应该也不是。那么,时至今日,在“新政”雷声隆隆之下,大有廓清之前一切弊端之气魄之时,为何投资者还总是处于首鼠两端状态?
     最大原因当然是经济大环境依然处于恶劣状态。欧债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衰退迹象的不断被证实,以及经济转型的艰难和短期的难以为继,都让股市要掀起大行情的基础很不牢靠。对A股投机经验丰富的人,当然最喜欢采用的是曹仁超所说的“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的战术。如果真有放量上涨的行情,以目前的规模,慢点进入市场,也总比先被套住的来得“舒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右侧交易”要比“左侧交易”少受很多煎熬。
    其实,在A股方向还不明朗的时候,煞有介事地去猜测底部在哪,并不一定是个聪明的举动。这种猜测,即使所凭借的工具或者数据甚多,也甚有道理(比如眼下市场最热的关于估值创出历史新低的话题),也并不能成为赶紧入市的理由。其实,A股以前还有个极坏的“习惯”,那就是市场涨着涨着,市盈率反而降低了;股指跌着跌着,市盈率却上涨了。如果从经济周期去观察,这样的现象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股价指数属于先行指标(虽然A股的这种功能并不明显)之一,因为经济的不景预期,导致了股指的提前下跌,因而就会跌着跌着,市盈率却反向而动了。反之亦然。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市场面的问题。这一点我们此前已经谈论很多。IPO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新股改革的“外科锯箭法”,使得原有的弊端并未消除,甚至连“三高”都纹丝不动,最终只是将板子重重打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上。A股的集富运动则继续疯狂进行(有人说是“造富”,但其实“集富”更精准),这样一来,市场“水位”也就只有不断下降,而“水源”却至今难觅,有也是杯水车薪,这样的格局不改变,A股总体趋势不言而喻。
    所以,估值创了历史新低,并不等于如舆论所言“极具投资价值”。一个市场的健康发展,除了估值之外,还有机制,还有文化(比如“三公”)等等因素。以目前的A股而论,既然只有投机价值,也就需要更多地从技术面去看问题,量为价之先,如果A股没有成交量的持续放大,那么,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观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