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Anusara的介绍——来自台湾Judy老师

标签:
转载 |
原文在西祠胡同http://www.xici.net/b319029/d92345033.htm
Anusara Yoga,是一种力与美完美结合的瑜伽流派,在上苍的恩典中,与神共舞,在每一个吸气与吐气中,同大地一起脉动,一场生命的飨宴,一场美丽与优雅相结合的瑜伽课,在深深的臣服中,与上天合而为一。
在传统的Iyengar Yoga教室,老师是铁血战士,会一一检视学生的身体方位,施力大小等各种细节,一个山式或许就有一百条教学注意事项,因此,一堂课里,教个三四动作是正常的,停在那里等待老师的下一个指令的过程中,内心是处在惶恐不安与担心受怕的状态,这就如同在海陆作战部队受训一样,吃苦就是吃补,不合理的训练就是磨练。因此能通过严格训练者,心态多半是面冷心热,呵,内心一把火,但教学起来却是一点也不留情面。这就是Iyengar Yoga最大的特色。
John Friend是美国人,是西方人,西方人重视个体的差异性,东方是权威父权至上的文化,因此大师清一色以男性居多,尤其在印度,很难发现女性大师的角色,在西方社会里,男女平等性较受到重视,个人的独特性也被重视,因此太过威权性的教法,太多细节的教法,一定会受到挑战,挑战意谓着改变,改变从思想到行动,最后,终究有了一个新的流派诞生,那就是Anusara Yoga.
其实一向以传统自居的印度瑜伽,在早年是完全没有使用辅具的观念,那是在英国殖民地期间,现代瑜伽大师克里虚那玛查雅在皇宫里教学时,曾于来自英国的体操选手交流,对于其使用的绳索与一些器材,可以做出比瑜伽体位法更高难度的动作,感到惊奇不已,因此,在当时已试着在教学里加入辅具的观念,当然,后来是由他的弟子Iyengar BKS将其发扬光大,为什么不是Ashtanga 创办人Pattabhi Jois,呵,因为iyengar曾被他的老师操到受伤,回家疗养了好一阵子,后来苦心研究各种辅具应用在体位法的可能性,因此在欧美Iyengar Yoga又有另一个别称,称为家具瑜伽Furniture yoga。由此看来,瑜伽如同河条一般,不断在流动,不断在变化,若一味墨守成规,最终会被世人遗忘.
文化最可贵的地方是保持最精粹的核心价值,但欢迎改变,拥抱革新,因此,若以应用砖头的角度来看,Anusara Yoga和Iyengar Yoga在此的差别,在于前者充分使用指关节末端指腹的力量,将上半身挺得更高,最重要的功能是将心溶化,其实,更精确的说法是:将小圆背溶化,让肩胛骨向脊椎中线靠拢,维持上背水平,肌肉处在等长收缩的状态。这就要谈到Anusara Yoga的口令训练了,瑜伽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太科学,感觉冰冷,因此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这句话才会被奉于经典;太艺术,又太感性,令人无所适从。唯有艺术与科学做一结合,才能诞生最佳的瑜伽。
早年,在医院有一些出家师父都有膝盖痛的问题,长期盘腿出了问题,但东方人很能忍,视其为一种克服心魔的过程,直到打坐完后,腿软无法站立,才发现日常生活受限,因此不得不接受现代医疗的帮忙。瑜伽也是一样,有人练出一身问题,有人练出一身健康,有人练到月事不来,有人练到胸部变小,有人练到不孕,呵,瑜伽是好的,就看各人的练法,永远记住:欲速却不达。慢,才是王道。
Anusara Yoga迷人之处,在于它能让人处在喜悦的能量下练习,但要成为启发他人能量的老师并不容易,因为本身的能量要很强,呵~要成为一位像太阳一样充满能量的老师可真是不容易,Anusara Yoga所训练出来的老师会被要求,在课堂中,找出一个最适合当下的主题,去创造一种连结,让学生许下一个目标,在练习的课程中,透过体位法的传达,去展现内在的愿力,这就是连结,透过一个主题让学生的心和体位法串连,这看在老子的眼里,可能会笑一笑,在奥修的眼里,可能会大笑不止,但,这却是一个好的技巧,拴住狂野的心与肉体合而为一。
另外,Anusara Yoga的教学技巧里,应用许多肌动学的观念,尤其是五大通用顺位法则,以肌动学的基础再加上东方能量医学的观念,导引出世人可以遵循的法则,这是西方人的长处,精于逻辑整合的技巧。但,能在短短的研习营里,让人深入浅出的明白核心的大师,并不多,很多仅能点到为此,因为国人太急功近利,没有耐性从基础上起,基础扎根,太重要了!这就是为何一连三年到台大再次进修的原因,因为大师真正的功夫就在于了解人体,应用解剖与肌动学的理论于体位法里,但以一套结合感性与理性的字眼去传达正确的指令,但理论的知识只是工具,就像是脚踏车一样,只是一种工具,透过它,带你走出户外,和大自然结合,一样的道理,Anusara Yoga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对生命的感恩,感谢上苍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