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旅-----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PTP研究生班第三届学员临汾培训报到

标签:
情感 |
分类: 本会团体心理 |
供稿:PTP学员郑毅
编辑: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
2014年4月30日,是广州大学心理技术应用PTP研究生班第三届学员临汾培训报到的日子。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西团体心理治疗学会会长、PTP研究生班负责人韦志中教授以及参与本次培训PTP研究生班的学员都在这天到达了山西临汾,为准备5月1日至7日的培训作准备。
一、我们回“家”了
此次选择临汾做为三届第二次培训的“家”,是因为三届班长李为华的盛情邀请,更有着悠远文化积淀的吸引·。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一直绵延至今,究其内因可以归结为“根祖情结”,这是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集体心理。“炎黄”被公认为华夏先祖,这是一种广泛的民族心理,基本是盖棺定论的东西,而“大槐树”则以更加具体有史可查的现实铸造出中华根祖的具象概念。着眼当今的中国,在这片热土上这种根祖情结以“炎黄”和“大槐树”这两个符号最为浓重。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成为国人一种乡情符号的,恐怕在中国还没有第二个。大槐树更真实的根祖情结外化,大槐树后人遍布华夏,如同大地的根脉,从山西洪洞延伸到祖国各地,以及海外地区。这如同我们的PTP心理部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我们的学员是聚是散,都在全国各地播散心理学的种子,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
二、回“家”的路遥远但期待这相聚
一路的艰辛与辛苦,只在相聚那一刻的幸福。遥远相聚而来,只是为了那一分力量的凝聚、文化的传承。
从确定在山西临汾举办第二次集中培训,到现在的学员们齐聚尧都,承办的李为华班长,经历了选址,再改址,再选址的过程,既要学员能休息好,还得价格便宜,降低成本;距上课的地方还不能太远;为了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文化的结合,还要选址进行心理文化建设、团队建设。黄河虎口瀑布的壮观宏伟,大槐树的跟祖文化与中华民族集体心理的传承……每一个地方的选择,无不渗透着调研的辛苦,对导师、学员及团队的厚意深情。
30号早上八点半,游学的二届PTP学员毕秀芝就来到了报到现场。她是从海拉尔先坐火车到北京,再坐飞机到太原,经过二天的奔波一路赶来。二届的PTP学员周莉,虽然家里有人需要照顾,已经请了假,但真的不愿意失去跟随韦老师学习的机会,所以今天依然出现在报到现场。班长和其他学员都十分关心她家里的情况,并动用了各种方法帮忙。周莉师姐说作为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师姐们,都还觉得自己学的不够扎实,还需要继续打好基础,更多地实践。
三届的程秀梅,大家的二姐,从呼和浩特做硬座16个小时来到了报到现场。一脸的疲倦,在见到同学的那一刻被开心的笑容替代。已经是半百年纪的二姐,希望和大家多见面,多交流,让自己在心理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除了以上三位学员以外,还有晚上三点飞到太原,连夜包车赶往临汾的学员,是什么让他们放弃假期,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是PTP心理部落的场动力,是韦老师的魅力!
三、PTP部落我们的家,大家共同成长
本次学习,因为各种原因实在不能到现场的有六位学员,在请假的时候无不流露出深深地遗憾与失落。从团队的角度来说,不希望有任何一位成员掉队。于是有了电话联系的问候,有了微信区里的交流,更有了承诺在学习结束后的网络沟通与资料共享,还有网络课程的研讨……
能来现场的学员,全身心投入学习体验;没有来的学员,依然有其他学员做支撑、做后盾。学习中的成长,学习中的相互关爱,无论你来与不来,PTP部落就在这里。
让我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在韦老师这列火车头的带动下,发挥每节车厢的动力,成为一列动车,以三百码的速度,奔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