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2010-11-16 20:23:18)
标签:
文化 |
四十九、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朱熹集注:王,去声。吕氏曰:“三重,谓议礼、制度、考文。惟天子得以行之,则国不异政,家不殊俗,而人得寡过矣。”上焉者,谓时王以前,如夏、商之礼虽善,而皆不可考。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
郑玄注:“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言为君王有天下者,有三种之重焉,谓夏、殷、周三王之礼,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于过矣。
《礼记·祭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於祼,声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
国学网: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三重,有三个解释,那么他们谁整对了?
前文已说到了遵从周礼,那么郑玄和朱熹的解释明显前后文照不了应,所以,只有采取《礼记》的解释,因为它有一句十分关键的话:此 周 道也。
正好照应周礼。
征,在前文已经解释过了,是 行。
译文:治理天下做好礼的三个要素,就会少错了。上层即使爱好但不施行,不施行就是不信,你都不信人民自然不会服从;下属即使爱好但不恭敬,不恭敬就是不信,你都不信民众自然不会服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