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体物而不可遗
(2010-11-14 23:45:21)
标签:
文化 |
二十一、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朱熹集注:鬼神无形与声,然物之终始,莫非阴阳合散之所为,是其为物之体,而物所不能遗也。其言体物,犹易所谓干事。齐,侧皆反。齐之为言齐也,所以齐不齐而致其齐也。明,犹洁也。洋洋,流动充满之意。能使人畏敬奉承,而发见昭著如此,乃其体物而不可遗之验也。度,待洛反。射,音亦,诗作斁。诗大雅抑之篇。格,来也。矧,况也。射,厌也,言厌怠而不敬也。思,语辞。夫,音扶。诚者,真实无妄之谓。阴阳合散,无非实者。故其发见之不可揜如此。
国学网:孔子说:“鬼神的德行,真是盛大无比啊!看它不见它的形状,听它不见他的声音,它长养万物而无微不至无处不再。让天下的人都戒斋沐浴,穿上华丽隆重的服装,已敬奉祭祀他们。浩浩荡荡啊,鬼神好像飘浮在人们的上空,又仿佛流动在人们的身旁。《诗》说‘鬼神的来临啊,何况对他们懈怠不敬啊!’鬼神幽微而又昭显,真实而不可掩盖,确实是这样啊!”
朱熹他把 齐,当成一齐了,把 明 ,当成 明亮、洁净了。确实不负责任,还不如国学网,他也知道 齐名,是指斋戒。
齐明:斋戒、清心。
斟究一下:
体物而不可遗:以万物为载体却不会被万物弄丢。
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那隐含的光明,相信它就不会失去它,如此而已。(诚,信也。——《说文》,揜,通 掩,失去。见寝石,以为虎也。惧揜其气也。——《淮南子·泛论》)
关于“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在后文去详细斟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