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庙滩镇小
蒋小华
本课是一节对话课,笔者以“Mike的family”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活动和任务为平台,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主提问、合作对话、交流讨论、写作展示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语篇,并运用语篇。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反思和体会。
一、突出主线
语言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的,围绕一个主题创设的整体情景称为主题情景。主题情景应是基于教材,围绕教学主题创设的一系列情景的总和,它是课堂发展的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导入环节,由一首“What
does your father
do?”的歌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歌曲,从歌曲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引出师生围绕“jobs”展开交谈,从而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在Let’s
try环节预测有关Xiao Yu’s uncle的信息;在此环节设计了听音选择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Let’s
try里面的内容;在Let’s talk环节之前让学生猜测有关Mike’s
uncle的信息,通过听音选择,选择句子补充对话和听音模仿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及关注本节课的核心语言,结束文本的内容学习之后,通过采访,互相采访及写作等形式拓展和延伸课文对话内容。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紧凑而高效,教学流程自然、顺畅,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自然习得语言。
二、运用策略
对话教学是一项需要技能支持的双边活动,既包含了教师的教,又包含了学生的学,两方面必须同时发挥作用,效果方有保证。在对话过程中笔者注意学生听读能力的培养以及文本重构能力的训练,如听取关键词、补充对话、合作读、自主读、模仿读等,在对话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强调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包括意群、语音语调等让学生以多样的活动形式有效运用核心句型开口说英语,完成活动任务,掌握听音技巧和策略以及树立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信心。本课教学中,笔者合理运用了一些文本重构策略,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带着“What
does Mike’s uncle do?” 等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核心语言。
三、布置任务
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任务型教学的本质就是用英语去做事,通过目标整合到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用英语。
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多种类型的课堂活动,如:师生一起唱歌谣、师生问答、听音选择、补充对话、听音模仿、小组讨论、访问调查、写作训练、合作练习等。这些任务型活动层层深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使学生复习和强化了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参与、感受、理解和运用语言,也培养了学生学会观察问题、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结合情境
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同时在语言教学中注意了知识难点的渗透,教学中利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及渗透work
hard, stay healthy及study
hard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努力学习、健康生活的意识。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在Interview这一情景下,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采访的问题对他人进行提问,接着引导学生代入reporter的角色访问同桌,然后让学生了解到Mike努力学习,Mike也很爱他的家人,引导学生也写写自己的家人。创设的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和经历,唤起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这样的真实情景下学生有话可说,能真正做到在情景中学,在生活中用。
这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上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导致多媒体的应用不顺畅,对于学习过程的体现不尽完善,有些环节衔接不够精致等等。对于笔者来说,清醒地认识不足,乐意接受建议,是促进自己成长和发展的很好途径。今后还得不断学习,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