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不足有待方向抉择

标签:
股票黄智华杂谈财经 |
分类: 财经观察 |
成交不足有待方向明朗
本周大盘上行乏力,成交量没能有效放大下,市场尽管部分板块结构性有所活跃,但持续性不强。近阶段市场结构性波动较大,行情持续爆发力不足,本轮涨势成交量未能有效持续放大,不少个股以及赛道股往往今日涨,次日就低开调整,持续性不足。
新能源车、储能、钒电池等概念品种相对表现突出。据报道,在新能源车消费需求和电池、混动等自主核心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国产之光”。
大规模增长的储能需求和政策助推,是钒电池迎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近期,多家券商也在研报中表示,钒电池具备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以及资源完全自主可控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大有可为。
目前市道推涨动量有限,或许与部分机构较高仓位有关,之前的下跌不少机构未能逃避。报道称,二季报显示,公募权益基金仍保持较高的股票仓位。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8.14%,较一季度末提升了0.97个百分点;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72.26%,较一季度末提升了4.81个百分点。
银行股本周止跌回稳。据报道,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启动股价稳定机制,银行高管纷纷自掏腰包增持,稳股价成效显现。上半年,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扰动之下,我国银行业依旧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7月以来,位于江苏、浙江的8家上市银行率先披露半年度业绩快报,业绩增速均超20%。业绩高增的同时,资产质量也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从市场走势看,今年7月初沪指基本上碰年线受压回落,并先后回补6月27日和6月24日上涨缺口,7月12日再跌破半年线,本周上半周展开反弹,本周三缺口上涨,但受压于半年线,周四回补周三缺口,周五下探略有抵抗。
大盘自今年4月探底回升以来,市场涨至年线压力带,为本轮收复行情所遇到的最大关口,年线未能突破主要是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近几周成交量始终未能有效放大,体现5月以来市场反弹收复性质,不同于2019年1-4月、2000年7月和2021年9月这几波持续放量有所启动拉升行情。从前3年每年均有1次持续放量拉升过程,也期望年内能有一波持续放量行情。
总体上,大盘去年12月以来的整理格局未改变,事实上不少个股本轮并没随大盘同步反弹,有的反而再创调整新低。
沪指上周再度跌破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大箱体整理区下边,即2020年12月11日3325点、2021年3月9日3328点、2021年7月28日3312点等低点连线(与30日均线交汇),反过来成为阶段需要消化的压力,而随着60日均线与下方正上移的半年线逐渐交汇,或呈现反复的抵抗效应,而在30日均线与半年线区间振荡蓄势等待方向明朗。
(本文仅反映市场特征,不作为操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