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烺坑”和“馕坑”之比较

(2014-01-26 23:17:37)
标签:

烺坑

馕坑

雷将

杂谈

分类: 美食杂谈

   烺(音lang,同朗字)坑,看文字对新疆人来说也许真的很陌生,就“烺”字体而言也是生僻字,就是明朗的意思。

 

   烺坑实际上就是新疆人常见的矮窝子“方形火坑”,几块砖头(老早是土胚)一垒,外部用泥巴糊死,里面是耐火泥,内部架几根钢条在焦炭或木炭上面,等烺坑哄热后,把腌制好的肉放在里面,关上炉门烤就可以了。这烺坑也可以烤饼子、烤馒头等。俗语称之“火洞子”。

 

 

   馕(nang),也是生僻字,专指馕(饼)。馕坑,对新疆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立体的,形状类似水缸,用砖头或土胚垒起来,下面大,上面小,收口处的圆孔直径可大可小,就看烤什么了,如果是烤羊或牛、骆驼的馕坑,这口子的直径肯定要大了(当然高度也要调整);如果是烤馕的馕坑,其口子的直径也就家庭炒锅那么大了。馕坑里面不是直壁,二是向外扩的椭圆形,这样,一来是为了增大容积,二是便于挂肉。


   烺坑的发音因为与馕坑相似,多出现在北疆,不像馕坑在南北疆四处可见,所以后来的新疆人都把二者都喊成了nangkeng,其实它们是音同字不同,而且表达的含义也不一样。过去人们对新疆的饮食文化记载也缺乏,没有说文解字去研究而已。

 

    烺坑,现在最先进的研究发展成屉层烤箱了;馕坑,最先进的也有气烤或电烤,即使没那么先进的,也有钢筋铁板焊接敲打出来的,外形像冬瓜似得的铁壳,这主要是做移动式馕坑用的,底下四个小四轮,上面是一个方形的铝皮外壳,把“大冬瓜”架上去,里外用耐火材料充实,表面也修理平整,再按上一个把柄,就可推着走了。


   烺坑和馕坑都是新疆饮食文化的产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们会越来越高级,伴随我们的口味一直走向新的世纪,但愿以后能出现家庭版的能普遍使用的烺坑和馕坑!(作者:雷将)

 

 

2014年1月26日初稿

 

 

以下图片就是哈萨克的烺坑烤馕,由网友光影摄制

浅谈“烺坑”和“馕坑”之比较

浅谈“烺坑”和“馕坑”之比较

浅谈“烺坑”和“馕坑”之比较

浅谈“烺坑”和“馕坑”之比较

浅谈“烺坑”和“馕坑”之比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