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杰:微的个体,大的慈悲
标签:
赢未来曾敏杰玉树马菁帝国理工大学灾区物资教育 |
分类: 专题 |
2010年十个小人物之曾敏杰——
对于曾敏杰来说,做慈善不过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部分,不需要太多财富,有心足矣。与他命运相同的还有香港义工黄福荣及很多本地志愿者,他们以个人的微行动证明:微的爱心也能集腋成裘,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快递公司将两张当晚王菲演唱会的门票送到马菁手上时,她拿着门票,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只因为那个一心想给身为王菲迷的自己惊喜的男人,永远都无法陪她看演唱会了。
小家庭
35岁的曾敏杰出生于香港,13岁移民英国,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随后与同在帝国理工大学读书的北京女孩马菁相恋,并喜结连理,育有一儿一女。
结婚之后,夫妻俩选择了在英国生活。曾敏杰在银行工作,属于高薪一族,他与太太感情很好,四个人的小家庭非常温馨。
但他一直希望有自己的事业,马菁也支持他的决定。所以2009年,曾敏杰辞掉了银行的工作,携家人回北京创办“家·盒子”公司从事幼儿教育。马菁担任总经理,他则是公司的执行董事。仅仅1年多,公司就成了北京小有名气的幼儿教育机构。
小公益
虽然在北京开了公司,但曾敏杰和马菁却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慈善志愿者行动中。他们在工作之余,将做义工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直以来,两人身体力行参与志愿工作,积极援助内地儿童,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艰苦环境中的孩子,他们还先后帮助多名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治疗。
为了让玉树地震灾区的孩子温暖过冬,今年9月初,曾敏杰在公司内部首次发起捐助活动,公司员工、会员乃至周边社区居民纷纷响应。带着这批物资,曾敏杰首次来到玉树。
就是这次玉树之行,曾敏杰了解到玉树地区海拔高、冬季严寒,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物资紧缺,孩子们缺少过冬衣物,尤其是棉鞋。“没想到当地那么穷,冬天到了,一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曾敏杰从玉树返回北京后,决定发起“温暖玉树,和玉树一起过冬”活动。
虽然曾敏杰是一名商人,但当有人提出应将“温暖玉树”策划成媒体活动以扩大公司影响力时,他一口否决。“时间来不及了,公司的事业可以慢慢做,但冬天就要来了,得让孩子们过个温暖的冬天,要尽快组织物资”。他将本已准备用于媒体活动的资金全部购买了玉树孩子们急需的炉子、棉鞋、帐篷……
2010年10月26日,曾敏杰将第二批送往玉树的救灾物资安排妥当。他选择将物资送往玉树最偏远的地区--囊谦县吉尼赛乡瓦作村。“要让瓦作、麦曲两地学校的每个孩子都能温暖过冬”,这是曾敏杰这次玉树之行的唯一目的。
10月27日,曾敏杰等5人乘坐一辆越野车前往瓦作村小学和麦曲村小学,一辆装载过冬物资的大卡车也随后出发。因雪后路面湿滑,连续下坡,而且一路很多急弯,车子冲下高149米的山坡,曾敏杰和志愿者杨浩、瓦作村村委会副主任布桑当场遇难。
大慈悲
听到丈夫遇难的消息时,马菁正准备前往青海另一个地方送物资。为了完成曾敏杰的心愿,马菁目送他的遗体独自回京,自己留在玉树与公司同事一起赶到两所小学,将物资发放给孩子们。“他会是天堂里最善良的那一个,我们要把他未做完的事情做下去,而且要做好。”
在去青海前,曾敏杰曾经承诺女儿,要在她11月10日生日当天,一家人到北京乡间去住几天,但这个承诺却永远不能实现了。
曾敏杰生活简朴,从来不铺张浪费。在公司里,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收集废旧饮料瓶。“虽然汇集到一起兑换的钱不多,可能只有几毛钱,几块钱,但是积少成多,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送到需要帮助的儿童手中,就是温暖的。”
对曾敏杰来说,做慈善不过是实现生命价值的一个部分。他并不会觉得自己有超出常人的伟大,或者是有多么兼济天下的胸怀。他平常也工作,也赚钱,有圆满的家庭,他也把给予别人帮助当成是一件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
【这不需要太多的能量,只需要有心就够了。那首老歌唱,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乐园。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不是运动会来了,堵车不骂娘,不是博览会开了,人人都争当良好市民。我们的爱不需要这么刻意,也不需要这么导向正确,方向一致。】
在这个什么都微的时代,我们的爱也可以微一点,自我一点。并不是大家都献爱心的地方,才是我们献爱心的地方,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关爱他人,集小爱成大爱。
虽然我们都微,但集腋成裘,每一颗微的爱心,每一个微的行动,将会一点点地改变这个世界,将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一点,友善一点,也让人对生活的希望多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