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舞台上寻另一个自己

(2010-09-27 17:22: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潮流

在舞台上寻另一个自己

我们总听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那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是人生百态的浓缩提炼;你又是否知道,在舞台上演另一个人,感受其他人的思想与生活,会让你收获更多的人生体验和乐趣?

 

文 零   图 木马映画等

 

今年上半年在广州上演的小剧场话剧《夜迷宫》,演出八场,场场爆满。但很多台下观众并不知道,那些台上卖力表演的不同年龄的演员们,在台下的身份其实只是普通的小白领和大学生,甚至还有三名年纪小小的中学生。

然而对于这些剧组成员而言,这部戏的意义,不仅仅是他们经过专业表演学习后的结业演出,或是在台上赢得了多少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从五个多月的培训、排练到演出的点点滴滴中,他们收获了很多,有些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心态和生活……

 

梦想的魔力,出乎想象

“我觉得自己以前只是在‘生存’, 从排话剧开始,就变成了‘生活’。”

 

梦飞翔,电子行业外贸专员

 

她平日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上班族,像大多数人一样,每个工作日重复着家——公车站——公司三点一线的生活,繁重的外贸公司业务让她常常加班到深夜。过去的每个周末,她常常只能当一个“宅女”,无所事事地看看碟或者上网,回想起自己曾经在校也有着些文艺的爱好,如今却因为生活的压力无暇拾起,偶尔看到自己的网名“梦飞翔”,如今越看越像自嘲,难免会有些情绪低落。

这与后来在排练场伙伴们看到的梦飞翔,简直判若两人。

只要一到排练场,原本蔫蔫甚至偶尔会生些小病的她,便振奋起来,迫不及待地加入到与剧组成员的快乐聊天当中,或者是认真紧张专注地开始排练走戏。让人难以想象几个小时前的她,也许还在麻木地敲着键盘,或愤懑地跟老板或客户激烈讨论,还有来时路上站在拥挤的公车上累得忍不住打瞌睡的样子。沉醉在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中的她,就算是排练到凌晨两三点,回家路上,尽管身体已异常疲惫,仍与同组的伙伴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当晚排练的情况。

每个排戏的周末和夜晚,都是梦飞翔的生活调味品。心里充盈着满足与期待,每天早上走在上班的路上,她也总是微笑着的。

 

 

换一种模式来生活

“表演结束后,谢幕时居然想哭。”

 

翠红姐,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

 

在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伙伴里竟然有一位“总经理”,这让很多剧组成员开始都难以想象。但举手投足淡定大度,待人又不失诚恳热心的翠红很快消除了大家对她的距离感,被亲切地唤作“翠红姐”。

翠红姐饰演的是个上了年纪的独身女博士,角色的个性,与她自身性格中理性的一面颇为相似。就像刚开始,她只是因为好奇和增长见闻才参加表演培训班,并未真正投入其中。

然而真正的排戏生活,却让有些厌倦于在同一种模式下生活的她,体会到了别样的乐趣。看到排练过程中伙伴们对表演的认真投入,导演对他们这些业余演员的包容和耐心指导,还有剧组成员在彼此遇到困难时单纯而热情的互相关心与鼓励,翠红姐也情不自禁被感染,与大家一同流汗一同欢笑。这些属于集体共同的回忆,也成为她那段日子中最美好最快乐最充实的一部分。

最后,她化用了戏中角色一句台词来总结心情:“我这个人原来很理性,但《夜迷宫》让我曾经感性了一段日子。”

 

 

与剧组谈一场“恋爱”

“在我的经历中,排除万难地努力赴约,除了美丽的约会,只能是排戏了。”

 

曾蜀黍,动漫设计公司导演

 

曾自称已经“过了年龄”的曾蜀黍,本身是一个资深的动画导演及动漫专业实训导师,开头完全是怀着“偷师”和放松的心态来参加表演课程的体验。到了话剧公演结束后,本来洒脱自如的他却比其他人更深地陷入不舍的状态中。这与平时轻松自在游刃有余的他大相径庭,让戏友们倍感意外。

其实大家平日看不出来,对自己要求颇高的曾蜀黍,已经有整整三年自觉处于一种“自信缺失”的状态。国内整个原创动画产业的不景气让他并不满意自己事业的发展,而工作的性质也使他的社交圈有限,总是局限于客户和学生。但是到了剧组,与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的成员们相处,彼此交流经常会迸发出一些有趣的火花,让他如沐春风。

本想着当个小配角玩玩,最后却成为粤语版男主角,在意外之余,大家的期待和信赖,让曾蜀黍开始认真正视角色和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也开始了认真重拾信心的过程。排练的间隙,他不是和剧组伙伴谈笑风生,就是拿着相机,拍下大家的音容笑貌,这也让他找到更多不一样的乐趣。

他渐渐爱上了跟整个剧组“谈恋爱”的感觉,就算是高强度的排练,也远不是他习惯性的加班可比的,因为,“在甜蜜中夜归,连着梦也甜呢”。

 

 

就算是小角色,也要坚持和专业

“《夜迷宫》的排练,让我过了一把‘先结婚后恋爱’的瘾。”

 

飞碟,通信设备结构工程师

 

满怀信心和期待,却从男主角一下子被“押后处理”,最后被换成小配角,这样的落差并没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坦然接受。从事机械设计行业的飞碟却完整地经历了这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

学理工科、本身性格内向的他,关注的重点多少跟其他文科出身的剧组成员有些不一样。这让他在理解角色设定和编导意图的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大的障碍。当导演劝他考虑换角的时候,他几乎要有放弃的冲动。虽然最终“厚着脸皮”留了下来,但在排演新角色戏份时他始终摆脱不了之前换角给自己带来的阴影。

让他非常感动的是,新换的男主角是一个表演功力深厚的资深民众戏剧演员,在与飞碟的对手戏中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与他对戏和交流。其他剧组成员的鼓励和肯定也让他从挫败感中重新抬起头来。

他开始认真研究起自己角色的每一句台词和每一个调度,当他从与对手在戏里的交流中找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时,他终于意识到,每个角色在自己的生活里其实也都是“主角”,也同样需要情感投入,对表演的要求要做到专业和真实。

当飞碟在舞台上,把一个小推销员演得活灵活现,听到全场最热烈的欢笑声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做到了。

 

 

心似,形便似

“我觉得我想抓住些什么,就算只是根救命的稻草,我也想把它紧紧抓住。”

 

Mandy,旅行社签证顾问

 

在《夜迷宫》演出结束后的观演交流会上,观众忍不住问起了把戏中一位71岁老妇人“黄梅”饰演得活灵活现的演员的真实年龄。戴着花白发套的Mandy习惯性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持续的努力终于得到肯定,她感慨良多。

尽管本身对表演充满兴趣,但真正拿到这个经历坎坷的老人家角色,还是让刚三十出头的Mandy犯了愁。

其实一开始她已经努力观察那些退休老人们的言行举止,捕捉到老人特有的一些细节特点,然后在排练的时候刻意地去模仿,但这样让她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人物的外部形态上,对角色性格和内心把握不到位。在导演的多次引导以及与其他演员的不断探讨当中,她才意识到单纯的模仿是不够的,需要忘却自己本身的身份,真正投入地去体验人物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内心真正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才会是那个人。

戏中的“黄梅”有一场重头戏,是向他人述说她一辈子经历的独白,大段的台词以及对背景年代的久远,给Mandy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于是导演用了大半个晚上的时间,不厌其烦地娓娓引导Mandy去进行一段关于自己经历的深刻回忆:她渐渐地想起童年在北京生活的大杂院,每个房子的模样,一同玩耍的伙伴,还有那棵曾给她带来许多欢乐的枣树,挂满一颗一颗圆润的果实……

慢慢地,她沉浸于这种细碎但具体的回忆和描绘当中,声音变得沙哑哽咽,眼泪慢慢滑落。那一刻,她忽然找到自己与“黄梅”在这段独白中共通的感觉,恍惚间,自己就成了“黄梅”。

 

 

专注内心力量的信念

“内在的那根筋,一松就没感觉了;没有杂念,生活也可以应用的啊。”

 

Newstal,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四学生

 

烫染着头发,一身潮流装扮,秀气斯文的广外大四“小帅哥”Newstal,一度让导演甚为苦恼。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无法摆脱自己本身的书卷气,进入一个“像小野狼一样”的底层民工身份的角色感觉中去。

尤其是剧组中演另一版本同样角色的高中生有了飞速的进步,而他却仍旧卡在“瓶颈”状态得不到认可,个性好强却从不外露的Newstal倍感压力。短时间内要一个从优越成长环境长大的城市孩子,去饰演一个进城打工受尽歧视和生存艰难的民工,就算饰演的是同龄人,也让他感觉无所适从。

潜意识带着自己与角色相差太远的感觉,无论他怎么对民工的生活进行阅读、观察甚至是去跟他们聊天,他仍一直无法真正走入一个外来务工者的思维和感受。

有段时间,旁人几乎要放弃对他的角色期望,他却一直没放弃。他拉上了剧组的一个伙伴给自己作为评判参考,开始了老师们在课上教过的方法:在空旷的剧场里,卖力绕场奔跑,直至身体到了筋疲力尽状态,内心的感受会变得强烈;潜心专注地冥想打坐,借助外压来帮助自己一点一点地控制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收紧,放松;专心的一步步地开展回忆,仔细挖掘内心与角色相似的感觉细节……他终于找到了导演所说的“内在的力量”。

当他第一次入戏,排除杂念,专注感受到剧情开头需要中那种“全身僵硬全身颤抖”的感觉,那种兴奋感让他几乎难以抑制。

 

 

 

真看,真听,真感受

“原来所有的这些,老师都已经教给了我们,但没有强灌,只是像一颗种子放在了我们心里;在某一天,它就生根发芽了,我们就‘开窍’了。”

 

M4,报社媒体策划

 

也许你也和她一样曾安于做电影院、剧场中忠实的观众,觉得自己没有天分,从来不曾想也不敢想自己有一天也会走到台上去。

就像M4,热爱看香港舞台剧演出的她,单纯怀着对一部戏是如何完成的好奇走入了戏剧表演工作坊。在和很多陌生人一起,跟着导师玩着那些有趣的小游戏后,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当得知参加更专业的表演培训班后,需参与正式结业演出时,M4犹豫了。内心激烈斗争后,她还是报了名。然而无论是什么课程,平日在朋友圈中热情开朗的她都只会安静躲在大家中间做练习,每逢在人前展示表演功课的日子,她必定逃课。

但最终的结业演出是逃不过的。更让M4为难的是,排练前导演给她安排的,竟然是一个性格张扬的“情人”的角色。如何去理解这个人物?如何消除跟对手的尴尬,在人前演出那些夸张的动作?这些都让M4忐忑不已。

排练的初期,导演先对国语版同样角色演员的台词形体、舞台调度进行指导,她在一旁看,总觉得自己做不到。尽管她不断按老师教过的方法尝试背台词,做动作,走调度,但是仍旧收效甚微。

但等她真正开始与戏中的搭档开始排练,她逐渐明白表演课老师教过的“真看真听真感受”是什么意思,她意识到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台词和表演,而要跟对手建立真正的“交流”。表面上看来人难以体会这种交流,然而其实就跟生活一样,只有真正去关注你的对手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根据自己人物的性格和需求,用最自然的反应来应对对方传达的信息,一切就会真实自然。

终于,导演表扬她表演的节奏感很有“港女”范儿,这对M4来说莫过于最大的肯定。因为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更了解内在的自己,并学会积极地看待和接受自己的每个特点,不再像过去那样很在乎别人的评价,那种内心成长的体验,让她感觉充盈和自信满满。

演出那天,呼朋引伴而来的朋友们惊喜地发现,台上的M4面对台下陌生的观众,仍旧自信坦然,光彩耀人。剧中角色那些争风吃醋、曲意逢迎的表现,虽然迥异于平时的她,但是看起来同样真实鲜活可信,充满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