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笔下的女性:《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夫人

标签:
杂谈 |
https://p.pstatp.com/large/106a0007ab90875794cc
毛姆笔下的人性纷繁复杂,既微妙传神又难以琢磨。每个人都像洋葱,一层又层,越剥越辛辣,总有你看不透的一层。我只能说我看到表面。
今天想说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一位女性,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她的丈夫就是无情无义抛家弃子的男主思特里克兰德。丈夫为了追求没谱的理想——四十岁了,突然要画画,犹如天降大任一般——撂挑子走人了。面对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无以为续的生活,这位夫人是怎么做的呢?她既没有纠缠出走的丈夫,也没有做个诉苦的怨妇,更没有像她认识的名人达士们求助。她卖掉家具,出租房子,住更小的房子,学习打字,开始有生以来的第一份工作。很有骨气又得体的重新面对人生。无论在那个时代还是现今都不失为女性的楷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充满了正能量。
但是毛姆的笔功不亚于上帝的磨,细致而遒劲,处处是他自如地不露痕迹的反讽,使得读者如同看风中柳絮一样揣摩不定。看似从不失尊严的思特里克兰德夫人也未能逃过此劫,毛姆慷慨地罗列出对她的溢美之辞,同时也不忘加以毫不怜惜地讽刺。她的尊贵颜面被毛姆轻挥几笔就划破面纱露出狰容。
看看毛姆是怎么把一个贤能聪慧的女子铺张成高规格绿茶婊加心机婊的。
且不说她布置的餐厅与伦敦五百家餐厅一样简洁、素雅、乏味,也不说她为人处事样样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些表明她中规中矩,毫无出格之处,除了长此以往不免让人心生厌倦以外,并没有什么害处。
她明明没有出彩之处,偏偏热衷于结交文人名士,显示她与众不同的“文艺范”。还乐于指点作者“我”的文学之路。她那干瘪的内心在虚荣的鼓动下呼呼地愉快地膨胀着。而她的丈夫,内心坚实而丰满的思特里克兰德却被她说成平庸无趣的人,她自鸣得意地介绍说:我是真的有丈夫的。以强调她在家中、在社交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我敢保证,她不知道也不在乎丈夫在想什么,她甚至以为他强壮的躯壳盛装着一副仰赖她的灵魂——得益于她才把日子过得顺心遂意。她的虚荣心与好强心是个男人都难忍的。
https://p.pstatp.com/large/106c000231e132d2f742
在她知道丈夫不是为了女人而是要画画而离开她时,一开始她显得很开明,表示她会鼓励丈夫,并愿意为他做出任何牺牲。看到了吗?她将对丈夫的支持视为牺牲,所以思特里克兰德才要摆脱她。一个牺牲品,只会不断地提醒你她本可以幸福完美的人生被你毁了。所以思特里克兰德才要离开她,以便她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当她明白过来丈夫为了理想将一去不返,出走的不仅是肉体更是灵魂,丈夫那颗一直被她视有若无的灵魂竟然自作主张离她而去。好强心被完虐了。绝望而生恨,她诅咒他穷困潦倒,染上恶疾,浑身糜烂。。。多么恶毒的女人,结果上帝站在了她这边,一语成谶。他死于麻风。
当然一气之下恶毒的咒骂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常常骂那些负心的死鬼。再看看,她是如何不露声色地利用他人的同情的?她对作者“我”说:如果有人同你谈论这件事,要是说他是同哪个女人私奔的话,你用不着辩驳。不久就有一套有板有眼的关于思特里克兰德与某女人的艳遇,并为之出走的风流韵事传播开来。不用说,这个故事的编剧正是夫人自己。
这段几笔带过,不易觉察出它的特别之处,当然这正是毛姆的高明所在,人本身就谙通隐讳,不必事事摆在明处。这说明什么呢?她的心机太深了,如果丈夫是和女人私奔的,人人都会说这男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人渣,竟然抛弃了这么好的女人,公愤之余,不用她扮可怜,人们自然会怀着高尚情操向她伸出同情友爱之手,所以她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但如果人们知道了丈夫是为追求人生理想而出走的真相,多少都会激起一部分人沉睡于血性中的真挚之情,被他打动,敬佩他的勇敢,感情自然会偏向男人,并向她投去轻蔑的一瞥,因为她对丈夫的所思所想毫无体察,只顾自己在社交活动中风光。这对她的生意绝无益处。她报复了他从而拯救了自己。一箭双雕。最老辣的妇人之心。
我们的作家毛姆在结尾又奚落了思特里克兰德夫人一把。曾经的丈夫,死去的画家,名声鹊起。她家墙上挂着几幅思特里克兰德画作的彩色复制品,还是出版商送的。当然,她一幅真迹也没有,也不见得欣赏这些画,她根本不懂丈夫经历了什么才画出这些画作来。但这一点不影响她的大好心情,她成了出版商和传记作家一心巴结讨好的人物,丈夫的荣誉终于盖过了当年留给她的耻辱,而且她自认为又一次把握住了在传记中为丈夫定性的生杀大权。她骄傲地以未亡人的身份,要为死者“负责”。活人与死人之间,她又占有了主导权。。。看,多少年后她仍活在虚荣中,不知真诚为何物。
展开她内心世界的细节不一而足,这次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她,没准下一次又会发现另一个她,隐藏在更深处的她。这就是毛姆笔下人物的魅力,每一次都能让你品出新的味道,层出不穷。
(图为高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