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暗恋幽禁的心
(2014-11-04 13:05:51)
标签:
情感成长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分类: 阅读及影视观后感 |
人类永远比不上动物世界那么坦荡,那么懂得顺其自然的生存之道。它们没有人类丰富的言语,反而可以更直白更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求偶时雄性以炫耀美丽和少有的耐心,不厌其烦地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诉说着爱意。相反对竞争者却下手快狠准,毫不留情,要么活着向配偶领赏,要么死在竞争者足下。无论命运的利刃给它们带来的是奖励还是惩罚,它们从来不会闪现出丝惊讶的目光,一切都不足为惧,一切都不以为奇。
人就不一样,他们一面会隐匿自己的意图,一方面又回避对自己的不利,竭力逃避惩罚。有时候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动机与目的告之对方,一切昭然若揭之时,已然失去了为人的乐趣。所以人有了秘密这种动物世界完全不懂的东西。但是一旦有了秘密,人心就渐渐失去自由。
当人们将一个个秘密封存时,命运多了层冷暗的色调。若把热恋比作温情明快的橙色,失恋比作冷冷清清的银白色,暗恋则作为一个秘密被染上若隐若现的灰色,有时重如浓黑有时轻淡若云。不过在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那位姑娘的暗恋为人生涂抹上了一层不见天日的死灰。
女主角十三岁——情窦初开的年龄——第一次见到了二十五岁男主角,已声名鹊起的作家。他年轻、俊朗、才华横溢,在上流社会举重若轻,如鱼得水。但是这位过于敏感的少女,就那刹那间的惊鸿一瞥,已经洞察出他人格的双重性,作为学者才识渊博,严谨精专。另一面也沾染了上层社会的诟病,轻浮、纵情遂欲、放荡不羁。正是这明暗交错的人格深深吸引了不谙世事的女儿心。
从那时起她有了秘密——以不可遏制之势暗恋上了他。她的心里开始建起一间告解室,所有的心里活动都在这里秘密进行着,偷窥、猜测、臆想、做梦、害羞、自卑、折磨、祈祷。一分一秒被他夺走,作家先生却全然不知。她的成绩从平平常常一跃成为全班第一,这是他在她暗恋中唯一一次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好景不长,她妈妈再婚,举家搬迁给了她当头一棒。
千万个不愿意还是搬走了,连同她的秘密一起带到了另一个地方,陪她一起长大。她还在窥伺他,从他出的书,关于他的报道,每一个字里行间,无一放过。随着发育成熟,秘密也怪兽似的膨胀起来,她已经无法控制了。十八岁时,她放弃了富裕的养父的供养。着了魔地奔向作家的住处,又一次暗中探望。她悉知对方是猎艳高手,就以巧遇的方式,把第一次献给了他。这位已经出落成名符其实的大美人的姑娘,之后又几度与其交合。但遗憾的是他不曾认出她,甚至连丝毫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没有。每一次他都把她当成新的猎物。
从此,她内心秘密告解室的窗户就这样被一扇扇关闭,她拒绝了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的求婚,拒绝家人的帮助,她把自己的心幽禁起来,但内部开始塌陷,她有了他的孩子,为了生计被迫沦为妓女。从此她的世界只有那孩子,对孩子的爱来抵消暗恋之情。
这份恋情最后以一封遗书的形式告白男主角——那位一直被蒙在鼓里的作家。孩子死于流感,年轻的妈妈也感染此病,并用尽最后的力气写完这封遗书。并且没有附上地址。至死,她到底是谁,他一无所知。她明白,男主角不愿为情所困,不想受到感情的束缚。一旦他知道了她与那孩子的存在,他无疑会像一匹被紧扼住脖子的马,不自在、难堪、尴尬、不知所措。所以她到死才敢道出这个秘密。
暗恋之所以成为暗恋,必定是二者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处于无法衔接的领域,没有或暂时不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能性。暗恋本身带些阴沉的色彩,但大多不会成为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随着我们的成长,与外界的接触,视野的开阔,曾经暗恋过的人就会像烟雾弹一样慢慢散开淡去。第一次见到心中的男神,一个虚像在幼稚的心里被无限放大,占据了整个的世界。人的心智日趋成熟,自然而然地,放大的虚像慢慢缩小成一个实像,他作为人的劣根性也会暴露出来,而我们开放的视线也会另有斩获,新的伙伴、朋友走进我们的生活,闯入我们心里,暗恋对象的地位越来越小,甚至被排挤出去。生活重回正常的轨道。
但不幸的是,女主角封闭了心灵之门,她的心从来没有成熟起来,没有成长,没有他人进出。从小到大只有同一个秘密。她拒绝了所有外界的橄榄枝。不只一次地感觉“又回到十三岁”。她还活在十三岁,无法独自承受生活之重的十三岁。幼小的心无法压制住欲望,秘密一天天膨胀起来像头困兽,撕咬她,迫胁她去逼近,去实施,最终还是招架不住现实的摧枯拉朽,把自己和孩子扼杀在这个秘密中。悲剧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