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自杀知多少
(2013-03-17 13:48:51)
标签:
剖腹自杀源为朝 |
分类: 阅读及影视观后感 |
天主教是反对自杀的,不但死后要下地狱,也不能按天主教的仪式进行葬礼。对于教徒来说这也是一种耻辱的死法。与之相反,在日本,特别是二战以前,从怀揣着赴死的决心行动,到自杀,都被视为勇者。二战中日本战俘比其它国家有比例要低得多,大多是因神志不清或受伤被俘。他们报着“就当已死”的心奔赴战场,不是血拼就是自杀。
剖腹自杀,被日本人认为“虽败犹荣”,是精神上的胜利,是“舍生取义”。自杀者在腹部切开十字形,肠与血爆出,终因失血过多而死,这是一个相当痛苦漫长的过程,所以,就像我在前面博文里提到三岛由纪夫之死,可能会有一位至亲好友助其一臂之力,挥刀斩首,称为介错。
剖腹自杀又叫切腹,常常以此证明忠诚与清白。
这种死法是有讲究的,主要有几点,死时不要让身体东倒西歪的,这样死得很难看,有损尊严,只许向前俯伏,如果仰面朝天也是失仪的。二就是,考验你赴死的决心,下手不能犹豫,刀痕笔直流畅,不是皱巴巴的。双膝合拢也体现出自杀者的修为。最后再平心静气地将器具(刀等)放妥,不能散乱。三岛曾告诉森田必胜(他为三岛介错),切腹时要堵上肛门,避免污染自己。
说到切腹,免不了要介错,这是由另一个人来协助自杀的方法。介错者一般是自杀者的亲信,由自杀者指定,可这并不是一般人能担当的,它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胆量,通常介错是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担任。自杀者切腹后,伸长颈项,介错者从剑与颈部成40度角的位置砍下,关键在于砍到喉咙时,动作戛然而止,这样留着喉咙部分让身体和头连着,而不是让头在地上滚(有失尊严)。然后抽出剑,擦拭干净,再平静舒缓地将剑放回剑鞘。
可以想见,这不但是死,更是一种仪式。由于古代有灵魂宿于腹中的说法,赴死者向外展示自己的灵魂的仪式。
传说源平时期的著名武士源为朝是日本剖腹第一人(《保元物语》记录)。人称“镇西八郎”,源为朝身材魁梧,左手比右手还要长四寸,因此适合弯弓射箭。好用强弓、射速也快、是著名的弓箭高手。为朝于是跟随父亲源为义支持崇德上皇的一方,与拥立后白河天皇一方的平清盛、源义朝(源为朝同父异母的大哥)作战,史称保元之乱。军议中为朝献策夜袭,遭到藤原赖长反对。7月11日凌晨,后白河天皇方也对上皇方的本营白河北殿展开了夜袭。守卫西门的为朝奋勇抵抗,用他的强弓绝技击退了平清盛、兄义朝的军队。这时候义朝向天皇献策火攻白河北殿,上皇方遂败。战败后其父源为义被处死,源为朝隐藏于近江国坂田,后被活捉。据《保元物语》说,后白河法皇欣赏为朝的刚勇与弓术,因此免死一等,挑断臂筋并于1156年8月26日流放入伊豆大岛。伤势痊愈后,为朝再次施展盖世的弓术,号召伊豆诸岛对抗国司。1170年朝廷敕许伊豆介狩野茂光率500兵加以进剿,为朝连战连败,最后在八丈岛宇津木的坪泽自杀。三十三岁。他的头颅被加藤景廉割下,送到京都请赏。
看来,日本自古就是血腥的民族。他们甚至会对那种“血的光荣和壮烈的死”产生难以抑制的嫉妒。三岛一言蔽之“宁可主动挑战,不愿受人嘲笑;宁可自行赴死,不愿遭人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