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介子堆到日本木屐

(2013-03-11 13:30:24)
标签:

介子堆

割股充饥

木屐

分类: 阅读及影视观后感

对日本文化谈不上好感,只是好奇,是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了他们凸显迥异的性格,他们对性的看法,对死的意志,好战又极其自负,极有礼貌又冷酷,既有十分考究的茶道、风雅的花道,也有恶浊不堪的“巴巴大全”“高价屎食”。呵呵,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呀!!费解。

而今面对钓鱼岛的问题,他们的发族性又彰显出来,好斗、极端。

当然,这里不谈政治,其复杂多变性,削弱了贱民谈论的意义,政治,对一个国家可能是实在的,对一个贱民来说,有点虚。想了解日本,无攻讦之意,只出好奇之心。

当晋文公对着柳木制成的木屐叹息:“悲哉足下”时,有两件事发生,一是中国的木屐传入日本,大大普及社会并流传至今。二是足下一词在中国用于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

这是春秋时期的故事,介子推随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饿难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虐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可是当重耳变成晋文公时,已是此时非彼时了,他没有封赏介子堆,而介子堆也为了表明,割股救君不为名利,不请赏,反与其母隐居绵山。后来晋文公后悔自己忘恩负义,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处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

晋文公终于还是辜负了介子堆,一是他忘恩,二是他想报恩时却用了试图剿杀士气的残酷方式对待恩人,认为他会从火中窜出,然后屈膝于君前受封。显然他漠视了介子堆的人格,他有割股有勇气,就没有誓不为禄生的气节?

惨死于柳树下的硬汉介子堆,可能想到他誓死捍卫的忠义、气节、和他的清誉将流芳百世,却没想到为纪念他的木屐却在日本盛行。当然他更没想到的是,介子堆庙,相传介子推母子相抱被焚死之地。介庙周围原来环境清幽,浓荫十里,风景秀丽,气候温凉。也由于这个原因,这里也被人称为“神林”,相信是介子堆灵气所在。可惜1942年日本侵略者侵华时,这里的山林庙宇均被火焚毁,现仅存寺庙的偏院一处。所以日本呀日本,就算面对中国古人,你也有愧呀,当然对于滔天罪行,这又算什么呢,早就被忽略不计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