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独家专访尹建莉: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

(2011-02-15 15:45:07)
标签:

杂谈

《家教》独家专访尹建莉:好妈妈如何胜过好老师

文/家教编辑部记者

http://s16/middle/67f19f7ax9c4d62ebef6f&690

 

尹建莉是好妈妈吗?当然,她的女儿圆圆,16岁参加高考,分数超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2分,还是北京市市级三好生。可是看看尹老师在她的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写到的观点吧:不管是最好的管,考好了不奖励,做听话的家长,不读有用的书……不禁疑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而且是成功妈妈,她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对吗?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反常规的观点,却受到广大家长甚至教师们的认可,她的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销量达到180多万册,而且至今热头不减,创造了图书市场的一个神话,并且让她进入2010年作家富豪榜中的前十名。在进入榜单的25位作家中,只有她是靠一本书“致富”的。

 

 

自由:不管是最好的管

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你的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请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的父母们也没有文化,但是我们那个年代,也会产生出很多优秀的人才。因为那时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给孩子自由这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尹建莉

谈起自己的父母,尹建莉满是自豪,能做他们的孩子,是很幸运的。当时尹建莉家在县城里的单位大院里住着,院里有好多孩子。动不动就看到哪家的孩子被父母追着满院打,哭得吱哇乱叫。只有尹建莉的父母从不打骂,于此同时也不曾给尹建莉任何学习的压力。

不打不骂,看似不管教孩子的父母却养出了让人非常羡慕的儿女。当时生活在内蒙古那样一个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城,考大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尹建莉家接二连三地出了三个大学生,尤其尹建莉二哥还是1980年县里的高考状元,现在,兄弟姐妹几个都生活得不错,一说起这些,尹建莉强调:这是父母给的,父母在教育观念上没有那么明确的意识,但是他们的做法恰巧契合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是给予孩子自由。

而圆圆这一代孩子呢?家里面两个老人,或者甚至四个老人,一对父母,更多的人面对着一个孩子。一个人说一句,对孩子每天层次的管理就有多少啊?

无数的家长固执地询问,该如何管教孩子,可她却一次次,锲而不舍地强调:给孩子自由。很多家长一听给孩子自由,就吓一条,给自由,那不就无法无天了?

尹建莉就这个话题讲到一个情景。

那是在北京到天津动车上,车上,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好奇地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弄弄这个,弄弄那个。可旁边的妈妈,不断地嚷到:不要弄那个,干吗弄那个,妈妈还皱着眉头说,你能不能乖乖坐一会?

看着这孩子,尹建莉心里充满了心疼和惋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怎么可能那么乖得坐在那儿。好动和探索正是他的天性啊,而且孩子正是在这种好动中,学着认识世界,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孩子行为很简单,并没有破坏性的行为。可家长偏不,生生地阻断了孩子的自由,这种唠叨的后果就是降低孩子的自信心,使他不敢去尝试,干什么都胆战心惊,会阻碍他潜能的发展。

幸福的圆圆拥有一个不管、不陪、不写,“不作为”的母亲。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给新生家长开会,要求家长应该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但尹建莉不陪;圆圆玩网络游戏,玩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影响到了学习,尹建莉不管……表面上看来不作为的妈妈,背后却付出了许多心思。尹建莉强调教育无痕,她对女儿的教育正是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的所作所为。

 

尊重:做听孩子话的家长

   没有逆反的小孩,只有“不听话”的家长。做听话的家长绝对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对于孩子没有道理的话,不合理的要求,一句也不能听,否则就是纵容。家长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地对待儿童,纵容却是溺爱。听话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气质的公民,纵容只能造就一个颐指气使的小暴君。——尹建莉

“听话”这个词,尹建莉很少对圆圆说,倒是自己常做“听话”的妈妈。女儿两岁那年,一天,尹建莉和一位亲戚带着女儿去天安门广场玩。穿过一座大桥时,圆圆不肯走台阶,小手扶着栏杆,两只脚蹬着天桥边上的窄窄的自行车道,一点点往上移。头顶的太阳火辣的照着,亲戚催着说,赶快过天桥去坐公交车,别由着孩子玩了。尹建莉却耐心地陪女儿慢慢地玩着过天桥。

这座本来一分钟就能走完的天桥,竟陪着孩子走了十几分钟。亲戚说,你真是个听孩子话的妈妈呀。尹建莉点头承认,她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去天安门广场看成为目的呢,孩子在哪里玩不是玩?成人最要注意的就是用自己的意志取代孩子的想法,只有家长“听话”,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尹建莉从来没觉得孩子小,就去命令女儿,很多事情都跟她商量。女儿5、6岁的时候,就牵着小小的她,去买衣服,圆圆奶声奶气地挑挑这件,拿拿那件,母亲呢,是个听话的陪同者,女儿咨询自己的时候,就实话实说,不问了呢,就安安静静呆着,女儿选好了,尽管尹建莉觉得女儿选的衣服很难看,但那就是小孩子的眼光啊,难看点就难看点呗。

有时,尹建莉和圆圆爸爸吵架生气,他们会很真诚地咨询孩子的意见,说:宝贝,你来给我们评评理。小小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家里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她的意见。

觉得自己很重要的孩子,自然会产生帮助他人、探索世界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会为孩子的成长插上翅膀。

不过,听话的家长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跟孩子相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就看家长是否善于把握了。

尹建莉曾接到过一个家长的电话,那家长说领着孩子出去旅游了一个星期,这样耽误了一个星期的课程,回来以后,赶紧让孩子去学校,把这一个星期课程,家庭作业,跟老师找来,赶紧把作业补上。而孩子呢,很想把这一个星期的游记写出来,照片和游记都发到自己的博客上,太不听话了。家长焦虑地咨询尹建莉该怎么办?

尹建莉说,你为什么不听孩子的话啊。你就该听孩子的,孩子这个时候他去写游记,是不是也是一种收获,如果你这个时候强行地把作业拿来,逼着孩子去做。第一,他这个作业,他也做不了,吸收不了,做不好。第二,也可能原本他还不讨厌学习,你这样一弄,他就厌倦学习了,你破坏了他的学习兴趣。你的损失有多大啊。他拿3个学期都补不回来,是不是啊?

那些总认为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往往是不尊重孩子、不关注儿童的自主选择,只在乎自己感受的家长。这些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是真正“不听话”的家长。

 

 

表率:改变自己比督导孩子有效

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 ——尹建莉

有一个家长,他跟尹建莉咨询说:尹老师你看我们两口子都是学历也挺高,我们在单位为人处事又那么好,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儿子怎么那么爱打人。他去小区里面玩看着人家就去打人家,儿子快要上小学了。因为这个事情我打了他多少次也改不了。

尹建莉听了这位父亲的提问,颇有些无奈,孩子打人的答案,其实这位父亲已经说了出来,“我打了他多少次也改不了”。尹建莉很不客气的说,你用你自己的行为,你用跟孩子相处的方式,当有人惹你不高兴的时候你可以动拳头,是不是这样?所以说,就是我们如何跟孩子相处,这是一个最无言,但是最有力的教育。

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家长只有经过一个非常痛苦的自我改变的过程,自我蜕变,孩子才可能改变,家长不改变永远不要指望孩子去改变。

尹建莉非常注意给孩子做出表率。

圆圆四岁时,尹建莉全家搬到了烟台,单位很快把户口给办好,还给了他们一套三室的房子。漂泊几年后,来到这样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有了这样一份安稳的生活,这让她觉得非常幸福,心里很感谢招聘他们过来的院长,春节回老家时花二百元买了一对有蒙古特色的工艺小银碗,准备作为老家特产带回去向院长表示感谢。

尹建莉和先生从没给任何领导送过礼,这一次送这个小工艺品虽说只是出于感谢,但真拿着“礼物”带着圆圆往院长家走时,心里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似乎很害怕别人知道。圆圆不理解大人们的心情,她来去都兴高采烈的,很为自己去给别人送了点什么而愉快。所以当回来走到楼下,看到同住一个楼的她爸爸单位的同事时,她就兴冲冲地对那人说:“熊伯伯,我们刚才去院长爷爷家,给院长爷爷送礼去了!”她爸爸只有尴尬得嘿嘿笑的份儿,尹建莉当时很不自在,有些下不了台。但却没责怪孩子一句,也没有试图再说任何一点掩饰话来圆这个场。因为,如果当时为了面子,当着孩子的面说些谎话,自己可能不尴尬了,却是教给孩子说假话。这样的事不合算。

在很多父母责怪孩子身上的坏毛病时,尹建莉却从不这样做,她会首先思考是不是自己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表率。

家庭教育贵在有心无痕,身教胜于言传。想有个好孩子,自己首先要做个好人。

 

阅读:阅读成就一生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个公式,其实这个公式可以适用于教育任何一个细节,想让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不要一想到阅读的重要性就强迫孩子去阅读,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把阅读这个事情做得单纯一些。像对待一个游戏一样去对待,当成共同的爱好去呵护,这样才能让孩子喜欢阅读。——尹建莉

尹建莉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不论在她的书中还是在讲座中,她都会拿出不少篇幅来谈阅读。

圆圆小时候,她的很多同学都有过躲在被窝里,偷偷看“闲书”经历,可圆圆呢?却有个大张旗鼓地主张孩子看“闲书”的妈妈,这位妈妈还热心地给孩子推荐金庸、琼瑶,引诱孩子爱上阅读。圆圆一直喜欢阅读,甚至在高考前还读课外书,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她的成绩,相反却让她的学习更加轻松。

尹建莉说她自己也是阅读的受益者。她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邻居有一本小说《征途》,她懵懵懂懂就拿来看了。虽然当时识字不多,但尹建莉还是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是她第一次被文字吸引,被阅读吸引。从那时候开始,尹建莉就喜欢上了读书。
  阅读改变了尹建莉的思维方式,让尹建莉的文字功底变得厚重,使她学会思考,为她解除了很多困惑。而且,阅读也改变了尹建莉的人生。尹建莉出生在内蒙古,在1981年参加高考时,当地的升学率只有3%,17岁的她就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她总归结于阅读。

谈到阅读的好处,尹建莉打了个比方:我觉得可以跟竞技体育做一个比较,比如说我们很多的体育基础项目就是要跑,竞技体育一般都是要速度的,我们打篮球需要跑得快,踢足球也需要跑的快,田径赛400米、100米都需要跑得快,跑得快是一个基础,如果跑不快篮球也打不好,踢足球你跑得比别人慢也踢不好,语言就相当于田径赛场的跑步一样,练多了这方面能力自然就强了。

很多孩子小学的时候学习特别好,越往后越不爱学习,成绩也下降得特别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阅读,在小学仅仅凭聪明和用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是一个孩子不阅读,基础会非常的薄弱,智力结构就非常单一,面对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的力不从心,这就是孩子越大学习越力不从心根本的原因。

在妈妈的鼓励下,圆圆无可非议地成为了阅读的痴迷者,圆圆到小学二年级后,阅读能力就相当于中学生的水平。当班里绝大多数同学还在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生字的时候,她已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长篇小说了。

说来也奇怪,阅读看似占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实际上却丝毫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据尹建莉观察分析,圆圆学校,高考前 名的孩子,都是从小有大量的阅读。

 

 

尹建莉说,许多人说我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提出许多反传统的观点,这是个误解。其实我不反传统,我反的是当下蒙蔽了很多家长的那些很流行的错误认识。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其实都差不多,并且它们积淀已久,我只是作为一个学习者继承和发扬了它们。当我学习和研究过许多教育理论后,才有力量看到,教育其实是件并不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抓住了其中的核心要素即可,这些核心要素就是:尊重、自由、阅读、表率等。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过是用通俗而有趣的一些小故事,把专业知识教给广大家长。

 

记者手记:尹老师反复提到阅读对于一个孩子以及一个家庭的重要性,的确,良好的阅读能滋养孩子的一生,更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更美好的氛围。

时下正值新学期开学,我们的记者走访了各大书店,发现儿童读物区人满为患,家长们都想让孩子买上几本好的课外书用心地读一读。同时,家长们又有着同样的困惑:孩子喜欢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书适合孩子读?孩子读什么书才好?

如果您有同样的困惑,敬请点击以下网址参与我们的家庭阅读问卷调查http://www.sojump.com/jq/606325.aspx,藉由您的问卷参与,我们将在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读书日)在本博为您呈现学生阅读的专题策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