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怕婆婆,不想同住,又被亲戚道德绑架,怎么办?
(2017-08-08 14:54:00)
标签:
情感心理咨询语禾 |
分类: 咨询手札 |
导言
语禾的生命花园在3月建了微信群后,终于把飘散在各地的会员们重新聚集在一起。很多群里的伙伴都说,这是个很有爱、很温暖的家,可以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困惑,可以听到语禾温柔的声音。语禾会不定期在群里跟大家分享她的观点看法,园丁也会定期整理,让更多伙伴一起学习成长。今天跟大家分享群里一个伙伴提出的问题“要不要跟婆婆一起住”,以下内容摘录了微信群里的对话。为保护隐私,将群里的名字化名处理。
CC:
然然:大部分老人都是喜欢跟儿孙一起住的,因为害怕孤独。中国人基本还是抱有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思想。
CC:恐惧的阴影已经让我无法去掉。我要空间但我承受不了压力。
语禾:CC,你好,你的问题是婆婆年纪大了,老了,内心有非常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老伴去世后她想要跟你们一起住,但是站在你的角度,因为过去同住的恐惧阴影,所以你不想跟婆婆一起住。现在,当你跟婆婆诚实的说了之后,婆婆原本怀抱期待,说要跟你们一起住,结果完全打破了她的期待,也不符合婆婆与亲戚那辈的观念,对吗?
CC:是的,尊重大家才这样做,我的内心不够强大啊!
语禾:于是,婆婆大为反感,然后你的这些亲戚们也开始指责你。因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认为要孝顺,尤其你婆婆,他们那一辈更是如此,所以现在面对这些指责和压力,这是一个厘清与自我成长的机会。
CC:明白!
轩尼:我从我的角度问一句,其实CC的这个问题,是否角色混淆了?在国内,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有意思。和不和婆婆住的决定,是两夫妻间的事吧?这个过程,Cloud是主角,怎么和婆婆沟通原因和决定,应是老公的任务。
CC:在那个家庭,老公已经钝化了,无力反抗他父母,应该是说已经从思想上完全不觉得这样有问题,但是他是善良的,应该是愚孝吧。他知道他父母的家庭对他以及儿子影响不好,可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只要服从就好,逆我者不孝子。
轩尼:方向错了,我指处理两个家庭的正确方式。主角也搞错了,然后非主角去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一是不公平,二是心理关极难度过。
CC:我知道老公没有办法处理这种问题,他的处理方法就是顺从,顺其自然。
轩尼:承受不该是你承受的委屈,那不是你不坚强,而是要求你要无比强大,包括语禾举例的机制和技巧。
CC:是的,我跟老公吵架了几次,我愿意放弃妻子的权利也要有空间。
轩尼:国内的情形,很多时候,界限太模糊导致这种最终总有个替罪羊。
CC:不过老公站在我这一边,只是他的家庭教育让他无法说拒绝。所以我从那天起成了坏媳妇,尽管我为他家作出很大的贡献。
语禾:对你来说的确你也必须自问,面对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洪流,亲人们的这些指责,你自己心里要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的想法是什么,而想要的会遭致亲戚长辈们对你的指责,这就是我为自己想要的必须做出的承担。我们常说,你把界限拉出来,划清楚,那么你有你要去承担的,所以当对方不能理解你的时候,那么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不是你愿意去承担的?
CC:我们就是两艘逆水中的船,我拼命往前,他们不动所以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语禾:我们是透过面对生活中这些课题而选择、承担,进而成长的。理论上轩尼说的是对的,先厘清大家的位置和角色,然后每个位置上的人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从我实务上的经验发现,这需要每个角色的成长与成熟,问题往往是某一方没有成长到能够承担,而我们又无法要求对方长大,这时候,我们只能先回头让自己强大成熟,然后再在亲密关系中不断角力的过程中影响对方,当然如果自己强大了,对方一直没有长大,可能放弃也可能强大到可以包容。
CC:对,只能包容。
语禾:包容不是妥协,是自己已经很有力量到没有任何期待。小心别用包容成为妥协的借口喔。
我举个例子,其实台湾也是比较传统的。我在台湾刚好有两个朋友有类似你的状况。一个朋友就是很清楚的说我绝对不跟公婆一起住。然后也是面对来自先生那边亲戚的许多指责,但她很坚定,她是用一种我们说温和坚定的方式,也不吵,就是温和清楚的和先生说明原则和界限:“我可以做到的就是每个月,拿多少钱,然后去看公婆多少次。大家和和美美的,就是礼尚往来,但是我真的没有办法一起住,你的亲戚要指责我,那是他们的事情。”她就完全的不予理会,因为她完全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但是我另外一个朋友,她在婆婆那边也是很多亲戚轮番的跟她疲劳轰炸以后,她也就勉强接受了,她告诉自己,现在我接受公婆跟我一起住,婆婆很难改变,我只能调整自己。她就重新的去检视跟婆婆的相处方式。她的方式很有趣,她就是在外面自己租了一个小套间,她受不了的时候,就跑到那个套间住,但是这是她跟老公之间的一个协议,不让婆婆知道,每次就说,工作出去出差就好了,她就找到自己一个弹性的空间去处理。多年以后,婆婆过世后她反思这个过程与经历,她发现自己从这个经验中成长不少。
这些都是别人的例子,只是给你参考。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我们会卡住,现实不如我们的期待,我要空间,可是好像这些长辈们的压力又让我觉得承受不了,于是纠结冲突,这时候不要陷在该如何选择的表象上,而是先去往自己内在做更深的探索:
我为什么面对婆婆会这么恐惧?
为何我承担不了长辈们的不孝的指责?
我想要什么?
为了我想要的我愿意承担什么?
……
这就是自己必须要去进一步探索、挖掘的。这样你才能有所成长,不然的话,你就会一直卡住在这里。
用另外一个例子来比喻,在我谘商里面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二十八九岁没有男朋友的女生就变成剩女了,很多人会因此被父母觉得没用,觉她就会觉得很困惑,难道因为这样我就去随便找一个,只要是男的就嫁吗?不合适我的也嫁吗?问题是,日后的日子是我自己过,父母又不会帮我过。这就是脑袋比较清楚的好处,但面对父母的强大压力,怎么办呢?每天回家,看父母的脸色,面对父母的压力,她也很痛苦。这时候她可能会选择,那我自己出去租房子住,尽量减少跟父母相处,至少不要每天见面。然后一个礼拜见一次,我还能去承受父母的指责。的确像你说的内心要非常强大,内心强大指的是:我清楚父母站在他们的立场,所以他们会有这样的期待,他们的方式,我不一定接受,但是我尊重他们,同样的我也尊重我自己,并且承担我自己的选择与未来。
这是一个类比的例子,不一定代表适合你的状况。回到你的状况,我尊重这些长辈的观念以及他们的期待,但是过去的阴影太深,我真的没有办法再委屈自己,我也要尊重我自己。因为真的要先尊重彼此有不同的角度与立场,与其大家住在一起,以后更多的摩擦,心里都不舒服,不如分开住,大家礼尚往来。当你真正能打从心底理解自己的做法是尊重彼此的话,当再次面对亲戚的指责,就比较有承担的力量,然后可以试着用温和坚定的态度面对与沟通。当你能够不断练习,这个成长就是你自己的。
我们来稍微总结一下,当面对外在价值理念的道德绑架与别人的指责时,我们觉得内心力量不足以对抗,于是要不委屈求全,要不沖撞争吵,反而鸡犬不宁。真正要做的,是超越表象同住与否的问题,往自己内心探索,了解自己的阴影与恐惧里包裹的是什么,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恐惧。然后站在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立场,清晰的知道彼此的差异,承担因这种不同而造成的负面效应,练习温和坚定的面对,这就是提升心力的方法。
要不要跟婆婆一起住,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曾被困扰,从CC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是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是CC的老公,又会怎样平衡处理呢?欢迎留言,一起来分享吧↖(^ω^)↗
加入微信群,请微信添加园丁(微信号:470774177),由园丁拉进群里。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关注我们哦!
文:语禾的生命花园编辑整理,内容仅供参考,为保护隐私,案例采用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转载请联系授权。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