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悟本“食疗热”引发的“冷思考”

(2010-05-30 00:36:19)
标签:

养生

食疗

中医

阴阳学说

洋葱

中国

辩证

因果

调神

科学

健康

分类: 养生坊

 文 陈松龄

http://s15/middle/67eb58c4t73f96daf643e&690

    连日来,自封“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张大师光环不在,颜面尽扫,成为继刘太医之后的第二个行业“杯具”,一度处于压力焦点,舆论浪尖,甚者越演越烈。媒体长枪短炮式的“审证问因”让大师“有点晕”(中医通俗喻为“入座舟车”状),连篇累牍的网媒报道让我深感视觉疲劳,恕不知大师现在是否能心静如渊,气守丹田?相关法律界人士认为,某大师的忽悠行为可能构成“非法行医”之事实。大师之火,恐连他本人也没曾想到,一不小心竟成“养生商业明星”。媒体的“活塞式助推”更让不明真相的中老年朋友盲目崇拜,您不火谁火,你不摔谁摔?舍我其谁,实属情非得已。“茄子刮油”“生吃泥鳅”等系列的“食疗热”事件,不能不让“阴不死,阳不活”低迷沉闷的中医氛围再掀波澜。位卑不妨忧国,才疏无碍悟道,又怎能不让我等中医学子暗暗为尴尬的中医处境唏嘘叫苦?中医是否真沦落到“江湖卖艺”的地步?

    近几年,伴随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也让中医、养生等话题频频走进大家关注的视线,常常是争论非议的焦点和舌战的据点。特别是中医之争,每每都是火药味甚浓,雷电交加,吐沫四溅,剑拨弩张。仔细拜读中医之争的热帖会发现,不少人根本不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便信口雌黄,很多人实际是拿中医开涮,拿中医逗乐。惊骇不已的是,跟帖之词少不了日爹骂娘的相互痛击,少不了大粪狗屎般的恶语相向,更甚者恨不能立誓念咒,掘地三尺,骂上尔祖宗十八代不足以泄愤。这些话题无非是中医“取消还是被替代,是保留还是发展”等问题,还是暂且打住吧。

    稍稍关注养生的人士,想必都听说过“阴阳学说”。如果说连“阴阳学说”都没明白,劝你还是在一边歇着吧,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逐臭,也不要像犬吠一样如此鼓噪不止,影响他人清净!“阴阳学说”的核心价值启迪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利弊、对立统一的两面性,不光是中医和养生,就连做人、做事无不反映出“阴阳”辩证法的影子。其一,大师食疗热的兴起,让食疗成为人们关注中医的“眼球效应”,让养生商业成为电视栏目的效益增长极。想必,此事对于大家进一步关注中医、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普及中医争取了民众基础。问题的关键是大家要明白,“养生”和“治疗”那是很不一样的,养生不能替代治疗。无病防病,有病治病,这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生存质量而言无可厚非,大师的做法未尝不好;其二,凡是能流传几千年而不衰的学科,一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中医之所以生命力旺盛,是它的疗效基因决定的,是它的传承方式决定的,是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特色理论决定的。假大师的“娱说养生”给中医造成的内伤无法弥补,但并不因为大师的忽悠而被颠覆。虚名易得,真材难学,群众的眼睛是贼亮的,拿民众智商挑战,拿大众健康忽悠,着实可恶。

    俗话说“道不言道,道不外传”,这是前半句,重要的在后半句,“得法要得真法,学道要学正道”,仅凭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臆测,随意发挥,歪曲经典,抬高自己来解读中医,多数是亵渎!都是没什么好果子的。药王孙思邈有云:“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看看前贤我们发现,古人是多么严谨的对待医学事业,在古代能与“良相”相比者唯有“良医”。浮躁的世风让来路不明的大师不顾道德安危,狂言频出,给民众造成误导,从而让大众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根正苗红的中医形象,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复不赘述。 

    动画片怪物“史莱克”说,洋葱是有层次的。的确,洋葱就是层次再多,也改变不了冲鼻子刺眼睛的缺陷,洋葱终究是洋葱,洋葱是食物,绝不可能代替药物来用。“大师”也如此,假大师的光鲜外衣绝不是靠多层次包装就忽悠过关的,即是有也鲜有不被揭穿而栽跟头的。越是急于功利目的宣讲表达,常常是越说越糊涂,越听越犯愁。瞧瞧这些书名,就够心惊胆战,摄人魂魄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严重误导),“把健康xx说清楚”(口气好大)!据观察,中国民众是很容易盲从和被误导的,今儿听说喝牛奶好,全民总动员,早上家家牛奶飘香,明儿听说牛奶不适合中国人体质,立马退订,改喝豆浆。你一套说辞,他一套怪论,也难怪遭到中医专家的口诛笔伐,引来民众的唾弃。如此之多的养生节目倘在开讲之前,有专业的人士审察一下,恐怕也不会成为闹剧,平时多体悟、践行一下,估计掌握的越多,也就越不敢讲,这是中医的规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则。在从前的从前,道家始祖老子就一语道破天机,告诫后人“道可道,非常道”,谨记谨记!

    美国科学家霍金告诫我们,宇宙是有黑洞的。那我们人就没有“黑洞”了吗?人的黑洞就是这张口,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防口胜于防川。假大师真敢说,张口秘方(整几个像云南白药这样永葆青春的国宝秘方我们用用),闭口祖传,动辄口无遮拦满嘴跑火车,造成中医恶俗之名的“所谓大师”,请不要如此无耻!无耻加无知的“所谓大师,势必会让取消中医的人士更加猖狂,成为中医行业自掘坟墓式的代言人,让真正的中医从业者背黑锅。

    细想张悟本的讲座,值得借鉴的地方不少,并非一无是处,关键问题是他拿食疗说事,却忽略了中医食疗的核心和特色。不论是食疗、还是方药、或者按摩,都是辨证施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学的生命力核心是辨证体系,中医学重视的是个体的差异和诊治。而辩证法的“个性化差异”也正好成为所谓的“反伪斗士”攻击中医的突破口,认为中医缺失标准体系,不科学。难道“个体差异就不科学了”?愚以为,“科学”一词的本意也值得探讨,科学的定义含有明显的歧义、狭隘因素,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正统、规范。从另一方面来看,凡是不能穷尽宇宙之奥的地方,就有科学的盲点,科学并非评判世界物质的唯一方法,科学的办法总是要用“标准的‘因’结科学的‘果’”,难道哲学、艺术、个性行为都要用科学的标尺来衡量?中医认为:天黑了要睡觉(顺应自然),下雨了要防潮(湿邪致病),人的呼吸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天人合一),中医的脾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西医对脾的认识是什么时候才发现的?)。中国文化很早就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如此看来,中医的境界还是很高的,胸怀是博大的,眼界是放眼宇宙的,我们知道苹果有大有小,这难道不是“个体差异”,难道不会因光合作用照射不均而发生为大小改变,苹果难道不受自然气候影响?

    说说现代医学,现代医学的标准是靠数据、指标来说话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借助显微镜等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来检验测定。而实验的对象以“小白鼠”“大白兔”最为常见。我想,小白鼠的呼吸、饮食、组织、运动、心率、思维和人应该是很不一样的,鼠辈就是鼠辈,人可以用显微镜研究小白鼠,小白鼠却研究不出显微镜。即使数据能说明科学问题,为什么在经过高精尖仪器检查下的结果,确也屡犯错误,众多的医疗事故最能证明这个问题。有的人三个月前体检一切指标正常,三个月后却气数将尽,暴病而亡。对此,有位中医博士的说法我深为认同,检查是有偶然性的,并非常态;检查的结果无非是某器官机能、组织细胞的一组数据,而人是全息的,任何的行为、思维、情绪都会对机体产生某种改变,西方医学的数据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人的体质,仅是完全!

    凡是与传统文化沾边的行业都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大师,而江湖总是深不见底,云山雾罩,“教母”“教父”不绝于缕,大师更是浮光掠影,但是能经得起大众检验的却很少,这似乎揭示大师总是很少的,大师并非自封自居,大师能永葆亮色,长盛不衰的真不多见。拿“生吃泥鳅”来说,只要是有点正常心智,正常思考力的人来说,这方法靠谱吗?操作安全可行吗?有很多问题自己稍加思考就能找到答案,不要偏听偏信迷失真性,把所谓“砖家”的论调当做自己奉行不二的法宝,把自己的一大堆偏见归结于“大师”和大师所在的行业。

    常常听到一些患者提问,“按这几个小穴位养生法真有疗效吗?”我想知道的是,这些疗法您能坚持去做吗?能坚持多久?坚持一次,再好的调理方法也无济于事。医学绝不可能包治百病,医学不是万能的,就像部分病种现代医学也声称“此病原因不明”。说到养生,顺便表露一下在下的观点,养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凡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法皆可称作“养生”。养生,不应有条条框框的形式束缚,也不应有洋洋洒洒的理论说教,更不该拐弯抹角故弄玄虚,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养生的根本在于调神、养心、修性。真正的养生并不在于你刻意的吃什么,补什么,如果想通过吃来治疗大病恶疾,那还是直接去看医生。劝大家还是擦亮眼睛,拭目以待,善者不辨,真假自明!

    2010年 5月 29日 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