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课程纲要
(2010-12-14 08:32:26)
标签:
课时传统美德中华民族课程良好行为习惯杂谈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赵爽
学习对象:四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两周1课时,共15课时
一、课程背景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1、通过讲评书、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了解古往今来传统美德故事。
2、感受中华优秀的精神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
4、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在德育的内容中。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修身(8课时)
1、孝敬父母(1课时)
2、尊师重道(1课时)
3、团结友爱(1课时)
4、立志勤学(1课时)
5、自强不息(1课时)
6、谦虚礼貌(1课时)
7、严己宽人(1课时)
8、人贵有耻(1课时)
第二单元:处事(8课时)
1、见义勇为(1课时)
2、勤劳节俭(1课时)
3、诚实守信(1课时)
4、见利思义(1课时)
5、清正廉洁(1课时)
6、爱国爱民(1课时)
7、天下为公(1课时)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1、本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2、学生通过做手抄报、讲故事、诵读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本课程分为两个单元,共16课时。每两周一节课,计划在一学年内完成。以在教室活动为主。
(二)课程评价
本课程实行A、B、C等级制,分为教师评价,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组内成员评价三部分组成。
1、平时出勤情况。
2、学习态度,尊重组内成员劳动,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3、汇报交流时表现。
4、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