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民俗》校本课程纲要

(2010-12-14 08:34:37)
标签:

少儿

中国

课时

文明礼仪

校本课程

杂谈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民俗》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民俗

课程类型:文明礼仪类

课程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 田素清

学习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  每周一课时,共30课时

一、课程背景

    我国号称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势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随着我们对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我校决定把“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生阶段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民俗》的开展,推动我校广大学生对礼仪的学习和践行,培养学生懂礼貌讲礼仪的思想观念和良好作风,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现代信息各方面的需要。使广大学生知礼懂礼,做一个有教养的、有礼貌的,受人欢迎的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课程内容

第一学期课程内容:

1、中华礼仪的渊源…………………………………………………1课时

2、礼仪之邦…………………………………………………………1课时

3、中国古代对年龄的描述…………………………………………1课时

4、拱手礼……………………………………………………………1课时

5、鞠躬………………………………………………………………1课时

6、劝谏的艺术………………………………………………………1课时

7、寒暄的礼仪………………………………………………………1课时

8、尊师重道…………………………………………………………1课时

9、居家克己…………………………………………………………1课时

10、待客之道 ………………………………………………………1课时

11、迎接礼仪 ………………………………………………………1课时

12、谈话交流 ………………………………………………………1课时

13、聚会有制 ………………………………………………………1课时

14、行礼有仪 ………………………………………………………1课时

15、学门肃清 ………………………………………………………1课时

第二学期课程内容:

1、长幼有序 …………………………………………………………1课时

2、称谓之礼 …………………………………………………………1课时

3、家居用餐礼仪 ……………………………………………………1课时

4、祝寿礼仪 …………………………………………………………1课时

5、使用筷子的礼仪(1) ………………………………………………1课时

6、使用筷子的礼仪(2) ………………………………………………1课时

7、孝敬父母之礼  ……………………………………………………1课时

8、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一)…………………………………………1课时

9、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二)…………………………………………1课时

10、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三) ………………………………………1课时

11、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四) ………………………………………1课时

12、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五) ………………………………………1课时

13、书法艺术中的修养  ……………………………………………1课时

14、茶道----敬茶的礼仪………………………………………………1课时

15、常见的民俗礼仪:喝茶……………………………………………1课时

四、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的使用要体现开放性和弹性。老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教师不死抠教材,改变传统的“教教材”意识为“用教材”意识,在使用该文本时随时生成,及时补充或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新资源、积极有效的利用身边的活的资源,决不能仅仅依赖于该文本上的资料资源。

3、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主人应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主,书面测试为辅,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下面加以引导。

2、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随时记录能够反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3、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要避免繁琐化倾向。尽量不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来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