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2023-06-28 12:50:52)
分类: 国内游
殷墟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该馆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符合遗址保护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尽可能地与殷墟遗址景观相协调。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馆内展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国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及甲骨文等国宝级文物共500多件,展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博主注:下图下载于网上,自己无法拍全)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博物馆简介
殷墟博物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严格按照科学,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设计并注重遗址保护与遗址景观相协调。俯瞰殷墟博物馆,酯似甲骨文“洹”字,取殷墟附恒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博物馆为地下一层建筑,建筑面积3535平方米,包括展厅(面积2354平方米) .文物库房、研究屋、报告厅等,馆内展示殷墟出土的5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是中外游客科学了解中华文化源流的最佳场所。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主馆高22米,宽146米,以‘鼎’为设计意向,抽象演变青铜方鼎元素,整体呈现四方之形,展示殷墟‘四方之极’。”走进展馆,四方建筑中心应景水景~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中国现代甲骨学家,殷墟考古发掘最早的主持人,学术名著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殷历谱》等,董先生在甲骨文书法上有极高造诣,水景中的诗句“日在林中初入暮,风来水上自成文”状景幽雅,寓意深远,系中国现代书法杰作。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门侧两边各有类似下图的(?)拍的时候,没反应过来,顺手只拍了一侧,现在看来应该是殷墟的“墟”字,那另一边应该是“殷”字了,可惜错过了!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的世界
人们可以从历史学家那里听到有关四大文明的热切讨论:两河流域的古阿卡德-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新王国、恒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有中国黄河流域的商文明。
人们可以从旅行家那里听到一长串响亮的名字: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巨石阵、意大利的庞贝城.....还有中国的殷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序厅__殷墟与商王朝;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永恒的历史
距今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王朝。被称为“商”。商王创立者曰“汤”,立朝后传承17代31王。自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王朝历经550余载,最终被西周王朝所取代。
商王朝立国后,都邑曾数度迁徙,其第一座都城可能在今天的河南郑州(另说在偃师)一带。大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第20位商王盘庚将都邑迁至安阳。北后两个半世纪以上时何内,商都不再迁徙,安阳也成为商王朝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的都邑。
安阳市西郊小屯村及其附近的30余平万公里范围内,正是这一都邑遗址所在地。这一遗址今天被称为殷墟,早已广为人知。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作为盛极一时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遗址十分丰富。遗址内分布着: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以及众多居民点和墓地。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甲骨卜辞举世闻名。透过这些珍责文物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的社会组织、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司母戊大鼎
大鼎高达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它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鸮卣____1999年苗圃北地M229出土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方彝___1999年刘家庄北地M1046出土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尊___1994年大司空东地M7出土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爵___1976年小屯妇好墓出土   (右图:铜方觚)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商文化分布示意图
商文化可划分为早、中、晚三大阶段,分布范围略有不同。早、中期商文化以黄河中游为中心,达及长江流域。晚期商文化仍然占据着今天的河南全境以及山东、河北大部分地区。商文化的分布,与商王朝(KZ)的政治疆域有重要联系。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大邑商厅
安阳殷墟为商王盘庚所迁,为商王朝最后一个都邑, 且使用时间最长。盘庚迁殷以后,社会 秩序获得稳定,生活在都邑的居民安居乐业,国家在政治、礼制、经济、文化等领域获得重大成就。月墟作为都邑, 在商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被称为“大邑商”。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出图的类似现在水管用的“三通”,惊叹古人的先进!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各种石器、瓦罐;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建筑遗存
繁华都邑中的居民,以血缘为单位“联族而居”。这些居民点被称为“族邑”,大小不等的族邑散教布在恒河两岸。族邑中的房屋主要是地面建筑,较高规格的建筑类似于今天的“四合院”这些建筑多以两排术柱作支撑,柱下多置一河卵石,房间多以中间夹杂大量芦苇杆的泥巴墙相隔。许多居住区规划有序,有的还设有成套的排水设施。与邑聚中的普通建筑相比,宫般一级建筑更为壮观宏大,结构也更为复杂。
(附图:陶瓮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陶尊;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奠定了殷墟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文字可靠的古代都城地位。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环境与气候
3000年前的安阳地区,气侯温度湿润,大致与今天的江淮流域相近。考古发现的野生植物种子和动物骨骼均表明当时安阳一带属亚热带气候。一般认为当时的年降水量多于现在的安阳,年平均气温则可能较今天高2-3度。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日常生活用器
商人的日常生活用器有陶器、铜器、石器、骨角器、木竹漆器、蚌器等,也还有一些装饰品。其中以陶器最为常见;陶器有刀、勺等房用具,也有卣(you)、斗等酒器。石器有簋(gui)、杯、臼、杵等。骨角器有豆、匕、笄(ji)、觽(xi)、管、针、锥、钉、尺、“琴拔”等。木竹漆器有罍(lei)、豆、篓等,已腐朽,多见彩绘。蚌器有项链、文蛤(ge)等,另有戈、觼 (jue)等小玩器。装饰品有虎、蛙、动物形刻刀等,多嵌松石。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骨器
骨豆、笄(ji)、觽(xi)、针、匕、尺、钉、“琴拨”物,以笄最为常见,笄也称为簪子。商人习惯用骨笄束发。觽系解扣器。骨觽和针配套使用,针装于管内,针体皆尖,有学者推测有可能是中医针灸工具。骨匕系吃饭用具,似今天的“羹匙”。骨尺系商代度器,用之测量长度。骨钉常出自大型墓葬的四壁上,用来固定墓壁上的帷幔。“琴拨”,有学者认为是弹琴时用之拨动。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社会生产
商代社会生产十分发达。农业是主要的经济类型。生产工具以石器、蚌器为主,铜质、骨质农具也有使用。种植有粟、小麦、水稻和麻类等农作物。牛、马、猪、羊、狗、鸡早已成为商人普遍养殖的对象。纺织、酿酒业也很发达。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货币
商代以海贝为货币,拥有货币象征着拥有财富。因此殷墟发掘的商代墓穴中,海贝成为常见的随葬品;贝币的计量单位是“朋”,“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和内涵仍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0年的郭家庄、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从而更加证明殷墟的价值与潜力。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鱼骨;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狗架;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青铜厅
青铜器系以铜、铅、锡三种金属的合金熔铸而成。殷墟是中国境内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遗址。各类器物制作精致,装饰精美,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水平。
殷墟青铜器高度发达的主因有2个:(1)殷墟青铜器是用陶范铸造的,而中国北方丰富的黄土资源,尤其黄土中的粉砂是制作陶范的理想材料。(2)殷墟青铜器是作为礼制的载体使用的,即“藏礼于器”。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戈
商代最常见的兵器。长度22-26厘米之间。横装柄,柄长与执戈人耳际相齐。使用时以啄(zhuo)、勾等动作杀敌。此处展览的铜戈主要出自殷墟花园东地54号墓。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矛
常用兵器。长度在23-28厘米之间,垂直装柄,柄长略长于戈,使用时以刺、扫等动作杀敌。此处展览的铜矛主要出自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展厅集中展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殷墟发掘出土的从未公开展览的600件文物。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在殷墟博物馆首次与观众见面。这件国宝级贵重文物、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将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出尘封的历史走到普通观众面前。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亚址”铜鼎;(“亚址”,生前是一位地位显赫的高级武将。)
这件商晚期亚址鼎通高55厘米,口径41厘米。大口,方唇,口上有二绹索形耳,深腹外鼓,圆底,三足蹄足,足上部中空。颈部有纹带一周,为龙纹组成的兽面纹三对,以扉棱为鼻,云雷纹为地纹。三足上部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兽面纹,足中部为三周凸弦纹。口内壁有铭文,亚字框内一字。一九九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西160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鬲形鼎;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方鼎;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亚址方尊
这件方尊出土于M160墓葬,方口外侈,束颈,斜肩,平底高圈足外撇。尊之四角及四边中部均有扉棱,扉棱分三段成一直线。上段的扉棱较长,伸出尊口外3厘米。口下饰一对夔蕉叶纹,夔头在下作回首反顾状。腹及圈足四面为分解式的大饕餮纹。眼呈圆角方形,有长条形瞳孔,目上有眉、咧口、云状大耳,以扉棱做鼻梁、角、眉、目、鼻,嘴相分离。腹部的饕餮眉上以一简化的几何形夔纹为角,眼及角之外侧以一倒夔纹补空并表示饕餮的躯干,倒夔纹纹之下为饕餮之足。肩部及腹部、圈足的饕餮纹之上有一夔纹带。腹部之夔纹,每面四条;肩部与圈足的夔纹,每面二条;皆以扉棱为中心相互对称。在方尊肩部四角,有四个圆钉头,其上套有象头。象-圆眼,长鼻上卷,长鼻之下有一锥形牙。肩部四边中部,亦有四个圆钉头,其上套有兽头。兽头似鹿,头顶有向上伸出的一对大角,角端有五个枝杈,如手掌状。这八个兽头都是单独铸造的。在方尊内底中部有铭文“亚址”,十分清晰。口边长32.8厘米~33里米,圈足边长21.4厘米,通高43.9厘米,足高14厘米,壁厚0.5厘米-0.8厘米,重21.4公斤。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各类生活器皿;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郭家庄26号墓
1995年发现,墓口长3.3、宽2.2、深4.9米。内置一樽一棺。墓中殉人2具,殉狗2只。出土各类随葬品93件,其中青铜器67件,陶器16件、石器2件、贝8枚。从随葬2套铜觚爵,以及7件有铭文的铜器中5件铸有“族” 字推测,墓主人应是商代中等贵族;再从墓中随葬的1件大铜钺判断,墓主人可能是该族的军事首长。时代属殷墟二期。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大司空158号祭祀坑
2017年发掘于豫北纱厂。开口于第层下,打破H151。坑口距地表约2.85米,形状为圆角长方形,长约2.0、宽约1.2米;坑底呈椭圆形,长径约1.4、短径约1.2米;坑深约2.3米。坑内埋葬2人,皆跪姿,头顶各扣1陶甑,另随葬2鬲1罐。用途可能是祭祀坑,时代属殷墟文化第四期。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铜器与铜器上的铭文;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玉器厅
商人酷爱玉器。殷墟墓葬中出土大量玉器,属不同社会阶层的用玉。玉器的种类和材质与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有关。殷墟出土的玉器,不仅展现了商代玉工精湛的琢玉工艺,更反映了商人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花园庄东54号墓出土玉器
花园庄东54号墓的墓主人是一位拥有兵权高级贵族。墓中出土玉圈222件,是继“妇好墓”之后发现玉器数量最多的一座墓葬。种类包括礼器、兵器、工具、装饰品等。每件玉器都精磨细琢。展示了商代高超的制玉工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金”玉同盟
在玉与其他材质的结合上,除了传统的绿松石镶嵌外,玉和青铜器的珠联璧合也有体现。出土文物中有玉援铜戈、玉援铜矛等。这种铜、玉结合制作器物的方式,被一些学者称为 “金玉同盟”。“还有一 些玉器可能是和木头或竹子结合成双材料复合制品 ,虽然木头之类的材质历经几千年已腐烂不可见,但从玉件的钻孔、接榫等部位,可以看出不是独立的器物。”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玉礼器;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玉器的种类、殷墟玉器的功能;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玉戈___1984年武官村北地M260出土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文字厅
殷墟出土的文字,不仅有举世闻名的甲骨文, 而且还有浇铸或刻写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另有少量书写在玉石器上的朱书文字和墨书文字,刻写在陶器上的陶文等。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商代以后,甲骨占卜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刻辞卜甲
甲骨文是刻写于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通常是殷人的占卜记录或记事。据统计迄今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只有甲骨文经过发展后沿用至今。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殷墟:一部精彩的地书。 一部永恒的历史。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殷墟遗址。2006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力量墓葬群,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它的发现确证了殷墟商代都城的历史地位,直接推动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研究,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原创】河南深度游(16-3)殷墟博物馆~探索中华文明起源__安阳市-殷都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