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2023-06-25 12:30:01)
分类: 国内游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我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先后发现了商代建筑基址、王陵大墓、洹北商城、数以千计的祭祀坑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众多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即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被国际专家、学者赞誉为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的"第二个古埃及。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___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和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50余座宫殿、宗庙遗址,宏伟壮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一早来到这里,景区还没开门,先透过栅栏看看里面~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一眨眼功夫,大批学生到来,(春游吧),看中华绚丽的古文明历史;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导游图
殷墟宫股宗庙遭址是殷墟都城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出夯
土基址80余座,既有宫殿、祭坛、防御壕沟,还有作坊、甲骨窖穴、祭祀坑和贵族墓等,井出土了大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
2006年7月13日,股墟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导游图
殷墟为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今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历经八代十二王,共255年。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殷墟的主要组成部分,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始于上世纪30年代,发现夯土基址80余座,既有宫殿、宗庙、祭坛、防御壕沟,还有作坊、甲骨窖穴、祭祀坑和贵族墓等,井出土了大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是中国考古学的发轫地,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股墟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三十三处世界遗产。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__甲骨文发现地。
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书体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2020年1月,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工建设。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我向往已久……”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殷都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从年代上讲,位居中国八大古都之首,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凹字形官殿基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于1989年发掘,夯土基址有北、西、南三面各一排,三排殿基连成一体,整体呈凹字形,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推测其用途为宫殿宗庙性建筑。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54号凹形遗址
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该基址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宫殿宗庙区内发现的最重要的建筑基址。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宫殿区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司母辛鼎
1976年出土于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为商代晚期,通高 80.1cm,口长64cm, 宽48cm。长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足。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善面纹,雷纹作底,腰边底饰乳钉,足上部兽面醒目。内壁有“司母辛”三字铭文, “司”字多数学者释为祭祀之意,“辛” 即妇好的庙号,或称为“妣辛”,“母辛”是子辈对其母辈的称谓。此鼎是武丁时期的断代标准器物,反映了武丁一代在文化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对于研究武丁时期的杜会经济有重要价值。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妇好墓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甲骨文:妇好。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妇好墓
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___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中国最早的女将军___“妇好” 汉白玉雕像
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好雕像,这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的。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妇好享堂(母辛宗)
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殷墟妇好墓
妇好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1976年发掘的一座殷代王室墓。墓上有一座股代房基。 根据有关资料,在建苑时复原为妇好享堂。房基下的墓圹为竖井形,随葬器物分7层埋入。品类繁多。墓内出土的器物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共计1900余件另有货贝6880余件。1999年妇好墓圹复原。根据墓中所出的铜器铭文和器物形制,参考甲骨卜辞中的有关记载。此墓墓主应是股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是华夏最早的巾帼英雄,庙号辛,死于武丁时期。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殷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国、礼制和铜器断代以及古代科技等问题。都有重要价值。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原创】河南深度游(16-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__安阳市-殷都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