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之“采菊东篱下”

标签:
植物摄影菊花十二花神 |
分类: 植物 |
不知道怎样形容对菊花的感情。小时候我睡的是一张老式的木床,四根柱子,三面是半高的围挡,大红的漆,镂空的图案,雕刻着各种的菊花,没有一朵重复。躺床上无聊的时候便一一研究,每个图案在床的那个位置,每朵花瓣是怎样的形状,都是可以闭着眼睛就想象出来了。
及至家里的年画、餐具器皿上的图案、到偶尔收集到的画册,还有秋天自家和附近邻居家开得最多的也是这个菊花。菊花就这么无处不在的,根深蒂固地印刻在了脑海里。
也许是因为从小见得太多,等自己有了院子开始种花,更多地是去收集之前没见过的稀有品种,各种铁线莲、各种郁金香、洋水仙等。对菊花却一直没有太多的热情,偶尔秋天花市上买回几盆,也并不很待见。
有一年秋天,带着孩子们去共青森林公园,正好是菊花展,无数华丽丽的菊花啊,造型艳俗夸张、色彩鲜艳夺目,不要说有拍摄的兴趣了,恨不得夺路而逃,往一旁清静的大树草坪而去。
类似这种,这张图片摄于济南大明湖公园,也是菊花展,勉强地拍了一张。
菊花的美,菊花的韵味,不是这样的好吗?
菊花,应该是在秋风肃杀、百花开尽的深秋季节,寒风中,傲霜挺立;应该是在小院假山边、矮墙竹篱旁,清秀飘逸,俊朗孤傲的姿颜;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恬静;应该是“宁可枝头抱香死,合曾吹落北风中。”的顽强生命力。
~~~~~~~~~~~~~~~~
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菊花是秋天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
在屈原的《离骚》中则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历史文献中还记载在秦朝的首都咸阳,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到了明清、菊花的栽培更是进入了鼎盛期。
(补充资料: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我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我国菊花遍及全球。)
我国明朝之前便有专门的《菊谱》记载了菊花的品种。到现在据不完全统计,菊花已达7000多个品种。
菊花还和“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可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有时候我会想,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它的淡雅、傲然、深厚的文化底蕴,便如这个菊花展一样,在现代物质文明的腐蚀下,渐渐地变了味儿,艳俗而肤浅!
幸好,不管这个世界怎样,美好的东西依然存在,只是等着我们去寻找挖掘罢了。
~~~~~~~~~~~~~~~
菊花(Chrysanthemum)
学名Dendranthema
拉丁文
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多数为30~90cm;茎干嫩绿或褐色,直立分枝,基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卵行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和锯齿。头状花絮顶生或腋生,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色彩非常丰富,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花序大小和形状也是式样繁多,品种复杂,有单瓣和重瓣、有扁形或球形、有挺直或下垂......
生长习性:喜凉爽,较耐寒;适合种植于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
菊花神传说--陶渊明
农历九月的深秋时分,正是菊花开得最艳的时候,因此又称为菊月。
菊花的花神相传是陶渊明。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也曾有“大济苍生”的志向,
陶渊明也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陶渊明恬静自然,淡泊明志,归隐田园,宅前种满菊花,这一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九月花神的另一个说法
梁红玉,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其人见识不凡,胆略过人。曾星夜抱子驰马奔赴秀州知会韩世忠回京城勤王,平定苗傅等人的叛乱,得封安国夫人。韩世忠与金国大将金兀术大战于黄天荡,梁红玉一身戎装亲于战舰之上击鼓助威,进而大获全胜。后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名将岳飞,为之抱不平的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被封为成安郡王。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死后夫妻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