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001TWFAngy6H2mzbNVFd3&690
坚持亲子阅读已经两年有余,扬扬三岁以后,特别是过完年以后,明显感觉扬扬的“阅读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这段时期他的“阅读”有四大特点:
一、"有"求甚解
以前在亲子阅读中,扬扬主要是看图画和听,很少对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提出什么疑问,现在,却经常问"为什么呀?"、"这是什么意思呀?",当我给他解释完以后,他一副很了解的样子说:"知道了。"现代文好理解,他问得还少一些,在读古诗时,这一点则尤为明显。以前扬扬背古诗是鹦鹉学舌式的,会背好几十首诗,但绝绝大多数他是不了解是什么意思的。他不问我也不解释,本来幼儿念诗也不重在理解嘛。可现在,经常的,我念完一首,他就会对某个词发问:“这XX是什么意思呀?”或者是对某句疑问:“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呀?”古诗这玩意,有时候真的是可意会不好言传,特别自己还才疏学浅,拿着书看着注解还好,要是熄了灯他还发问,经常的我只有说:“这个妈妈现在也不太清楚,明天看了书再告诉你。”黑暗中,没人看得到我的脸红。
知道问"为什么"、"是什么"就表示他开始告别不求甚解的迷糊时代了吧,就表示他开始动脑子去思考去学习他所不知道的知识。"十万个为什么"马上就要开始了,我这个妈妈的知识储备还很可怜呀。
http://s7/mw690/001TWFAngy6H2qekVCu36&690
二、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前我们的亲子阅读是,他看图,我念文字,不指读。我没有去有意识的教他认字,他对文字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大概是去幼儿园学了几个字回来,就对文字有兴趣了。现在看一本新的绘本,头几遍,他的注意力都在图画上。可是看了几遍之后,可能图也看得差不多了,他就要求我指着书中的文字一个个念给他听,他的目光也专注在文字上。以前的旧绘本,扬扬翻出来后,经常直接要求我指读其中的文字。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进入了“识字敏感期”?这会不会太早了?
http://s8/mw690/001TWFAngy6H2sXxcKr97&690
三、绘本中的知识交叉点能互相联系起来
某天,和扬扬读《森林小岛的四季故事》之《金色的信》,书中说到,燕子哥哥要飞到南方去了。扬问:“燕子哥哥为什么要到南方去?”于是跟他解释燕子是候鸟,在天气变冷之前要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等第二天春天天气暖和了,燕子才飞回北方。扬扬听后若有所思,过了一会说:“那本《丑小鸭》里面的大雁和天鹅也是候鸟。”讲《丑小鸭》的时候,“候鸟”这个词是一带而过,亏他能想起来联系起来。
也是看《金色的信》,当看到在寒冷的夜里,田鼠阿姨的房子里生起了温暖的火炉,餐桌上摆满的香喷喷的食物,扬扬说:“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那里也有这样的火炉。”是啊,那里同样有这样温暖的火炉,桌子上同样有香喷喷的食物,不过,那只是小女孩幻想出来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的,只是现在的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实在想不起来了。
http://s5/mw690/001TWFAngy6H2vyBkpe84&690
四、喜欢背书和念书
扬扬第一本能自己念下来和背下来的书是《长长恐龙,短短恐龙》,书里的文字字数有600多个呢,而且我大概只给他念了十几次,所以当时很惊讶,这个还专门写了篇博文的。我在博文里说:“我相信,有些能力一旦具备了,就会像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我期待着扬扬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还真的是那样呢。
元宵节过后,我们开始看《14只老鼠》系列,全套12本。我们最先看的是《14只老鼠的蜻蜓池塘》和《14只老鼠种南瓜》,这两本也是扬扬最喜欢的。有几个晚上这两本书是必看书。看了不到10遍吧,我估计,扬扬就可以看着图画把这两本书中每一页里面的文字念出来,有板有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认识那些字了呢。我觉得他现在是在有意识去记住书中的文字内容。这两天《14只老鼠赏月》、《14只老鼠挖山药》、《14只老鼠捣年糕》他也能念出来一些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