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的勇气》
(2022-12-30 11:37:44)1、在日常交流中过多使用“因为A(或者因为不是A),所以做不到B”的逻辑。并且,作为做不到B的理由,人们还会想方设法找出能够令自己和他人都信服的原因,以便让
大家都认为倘若如此的话,即使做不到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想承认自己做不到,不愿因为做不到而丢脸。为了不至于如此,人们便会搬出做不到的理由。
2、“表面因果律”,意思就是明明没有因果关系,但看上去却好似存在因果关系。
3、或许很多人常常被批评,有时还会受到惩罚式教育。可以说,大部分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都只会批评或者是表扬。倘若大人为了命令孩子而使用武力的话。屈服于大人绝对性威力的孩子常常会勇气受挫,无法养成独立判断的能力。他们的确会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但却不会依照自己的判断灵活采取适当行为,只知一味地看大人的脸色行事。
4、如果大人通过武力或依据自己的经验及知识优势而加以阻止的话,孩子慢慢也就不再愿意独立思考做事了。
5、试图防止失败发生的大人的干涉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为了不失败而去依赖大人的判断。
6、未必大家都会表扬你,明明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就不表扬我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有时我们就会去责怪不表扬自己的人。并且,如果不被表扬的话,就会想要放弃做一些妥当行为。
7、我们不仅仅要享受人生的舒适面,也要接受其不愉快的一面。
8、要在这个地球上或世界中悠然自得地活着。
9、的确,这个世界上会有XIEE、困难、偏见。可那就是我们的世界,那些好处和坏处都是我们的。
10、即便是有XIEE或困难,也并不是身处敌国,为了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悠然自得地活着,就必须视他人为“同伴”,而非敌人。
11、父母的课题就是引导孩子尽可能地为人生做好准备,以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12、没有被教导过要直面困难的孩子也许就会试图避开所有困难。
13、幸运不同于幸福,幸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在因素,而幸福却并不依赖外在因素。
14、假若存在不被
任何人讨厌的人,一定是因为那样的人为了不被人讨厌而去迎合他人强加给自己的的形象。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立和自由,就得坦然接受有人讨厌自己这件事情。
15、人由于要与他人共处才会成为“人间”一个人称不上“人间”。
阿德勒说:“个体只有在社会性(人际关系性)环境中才会成为个体。
16、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
17、语言就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倘若人独自生存,也许就不需要需要了。
18、所谓的私人性意义实际上并没有意义。只适用于自己的意义就等于没有意义。
19、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
但是,如果他人向自己寻求帮助的话,就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20、把握其中的平衡并非一件牛简单的事情,但有的人什么问题都独自承担,结果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什么也做不好,最终陷人困境。
21、向他人求助也可以使被求助者通过提供帮助而获得贡献感。
22、既不支使人也不受人支配,这才是真正的自立。
23、有一种遗产,人可以将其留给后世,影响后人,且这种遗产有百利而无一害。那就是勇敢而高尚的一生。
24、在这世上,我们要摈弃悲观失望,满怀希望和欢喜地去拥抱生活、度过一生,并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那种信念作为“留给世界的礼物”。
25、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一切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
26、柏拉图晚年于《法律篇》中写道,正确的生活方式就是抱着一种享受游戏的心态去活着。不把人生当作同一件事情的重复,尽力去探索各种可能性。这样做的确是有些冒险,但是,如果总是停留在没有失败的安全圈内,甚至去逃避人生课题,那我们或许也无法从中获得生存的喜悦。
27、我们要学会活在当下并真心去享受生活,不要总让自己置身于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状态之中。
28、并不是说只有在达到什么事的时候才可以享受人生,我们完全可以享受当下,而且,也只能享受当下。
后一篇:《平衡计分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