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理论分析和实践范式研究》

(2022-12-30 11:32:51)
1、2012 年以来,在宿州市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实践 探索的基础上,安徽省提出了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 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是一个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联盟内实现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四化”统一,是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实践中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
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也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其核心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创新。
3、在产业化经营中,公司与农户本质上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要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亟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稳定合作关系。
4、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5、传统的小农生产、分散的单个主体经营,已跟不上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步伐,农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新要求,迫切需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6、2012 年以来,安徽宿州等地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连接农户的紧密型组织联盟,并在全省推广开来。在这种新型的组织联盟里,农业企业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产品质量安全有了保障,家庭农场基本解决了技术、资金、市场、社会化服务等问题,合作社有了稳定的服务对象,普通农户有了额外收入,各经营主体以契约形式结成稳定的交易关系,相互融合,建立紧密的要素链接、产业链接、利益链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这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雏形。 可以说,市场经济下,各经营主体 为推动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交易费用,寻求规模经济,在相互博弈中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现代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
7、2015年,安徽省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出台扶持产业化联合体办法,择优扶持一批示范联合体。
8、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其核心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的创新。
9、交易费用、规模经济、专业分工和利益博弈。
10、内在聚合包括要素流动、产业链接、利益共赢三个标准,要素流动指资源合理配置,产业链接指专业化适度规模经营,利益共赢指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11、欧洲是合作经营思想的发源地,随着合作经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和制度安排的研究也成为欧洲与农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关于合作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cook(1995)认为,合作组织的发展必然经历发起、分化、困难、抉择和调整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合作组织呈现不同特征。
13、按照“统分结合”的农业新型双层经营制度,新型经营主体可分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经营组织。
14、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
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本身实力较强,在面临市场风险和市场竞争时较农户具有较强优势,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力量,发展龙头企业有助于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多重经营机制发现现代农业。
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应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建设现代化农业在不同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中,应确立家庭农场的核心主体地位 ,适度发展合作社,重点发展 与家庭农场进行产业链条上分工的合合作社,严格限制资本下乡型龙头企业直接租用土地的经营范围 ,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5、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冲击下,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提升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 不断变革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组织形式和联结方式,尤其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6、农业产业联合体
基于一般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产业联合体作为一种最具典型发展模式已被学术界所提倡。
17、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形式,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大经营主体融合形成,其中农业企业是联合体的龙头,家庭农场是联合体的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纽带,三大主体通过利益联结和运行机制协调释放出乘法效应。认为农业组织形式的纵向创新提高了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各种要素资源发挥规模优势,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规模收益。
1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在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构建多层次、复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明确各类经营主体各自的重点领域、功能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相对比较优势,强化资源整合、规范法律支撑、合理确定行业经营原则、重塑诚信体系等,以促进其整体功能的发挥。
19、实现四个主体“四位一体”,即把专业大户培育成农业生产主体,龙头企业发展为农业市场主体,专业合作社建成为农业服务主体,农业行业协会发展成为农业管理主体。
20、本书将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内涵界定为: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增利为目标,以同一产业品牌为市场导向,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契约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的紧密连接,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21、联合体成立以后,以前各经营主体大量的市场交易转移到了联合体内部契约形式进行,通过主体间的正式契约约束着各自的行为,降低了交易费用,优化了资源配置。
22、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市场,而是结合农业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在借鉴市场和企业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的组织形式。
23、专业合作社作为联合体中的纽带,助力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有组织的联系,协调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提供供销、种养等专业化、系列化、全程化的社会服务,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加大对农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把联合体中的所有农户组织起来,抱成一团,使农户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点,获得规模经济。
24、在联合体这种组织分工形态中,原有智能日益创新、服务种类日益增多以及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25、从服务职能来看,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由技术指导、信息指导、种子 提供发展到农产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专项承包服务等,合作社入股或者兴办龙头企业,同一区域内的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重组联合。
26、联合体通过专业分工,一方面使农业 生产所需的资源共享、技术推广和扩散效率更高,并能实现规模效益,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农产品产量,增加农产品交易量;另一方面,联合体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使得农产品向更专业化的技术和更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分工收益和专业化效益。
2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主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只 有存在共同的利益,并且使整。
体和个体实现利益最大化,市场主体 之间的联结才有可能实现。
28、根据不完全契约理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由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可以共同组建专业合 作社,或由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提供服务,而龙头企业也可以由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入股或兴办,这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就可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彼此联系紧密、利益趋向一致。
29、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 一种有效率的制度和模式安排,其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是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有效运作的实质和核心,确保农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各个经营主体之间形成了一体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各经营主体之间联结紧密,有着共同的利益导向。
30、在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以纵向一体化方式形成产工贸、社会化服务相互融合的一体化联合体,龙头企业利用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组织起来,推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紧密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各经营主体基于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开展专业化分工,通过终端产品消费价值向前端产品输送,让每个生产经营环节主体都能分享品牌创造的价值,实现产业的紧密链接。
31、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 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成的,各个经营主体从产业链或者价值链角度出发,建立了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其中,龙头企业凭借其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上的要素优势和经营模式优势。通过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提供生产要素资源和帮扶建立完善的经营模式引领其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和要素、模式输送通道;专业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下接农户,起到中介纽带作用,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服务;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和精耕细作,成为联合体发展的基础。联合体内各类经营主体基于专业化分工建立了“一体化”的组织形式,优化了要素资源的配置,摊薄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强了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32、通过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链条上不同环节的主体联结起来,实行贸工农、产供销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一体化经营,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解决了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中的 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联合体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内在聚合标准主要体现在要素流动、产业链接、利益共赢这三个联结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契约达成产业、要素、利益联结一体,是一种紧密联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外在协作标准中,充分性主要是指联合体内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完整性、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的系统性以及组织内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适宜性是指联合体具有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能够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并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有效性主要体现为联合体的综合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
34、品牌化运营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区分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传统农户经营模式差异的主要特征之一。
35、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打造区域产业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居于“三圈模式”的中间位置。
36、多学科融合。
对于现代产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研究,需要采用正确的技术路线、合理的研究方法。目前基本上是从单一的产业经济学科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并且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应该鼓励研究方法的创新,从经济学、生态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来进行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