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组织变革》
(2022-12-29 14:35:46)1、物理学家薛定谔在其著作《生命是什么》中说过:“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产生熵--或者可以说是在增加正熵--并逐渐趋近于熵的最大状态,即死亡。要摆脱死亡,要活着,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里不断地汲取负熵……有机体就是靠负熵为生的。”类似地,企业通过变革,持续构建并升级管理体系,就能不断从外界吸取能能量,实现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
2、组织必须保持开放和持续变革。
3、对于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而言,它的竞争力来源是不一样的。
4、对于资源型企业而言,它的竞争力来源是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5、供应链型企业的竞争力来源是效率、质量、成本、快速响应及轻量级研发,而品牌型企业的竞争力来源是符号、故事以及文化。
6、技术型企业是要靠持续投入形成技术优势来获利,平台型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则是网络效应与转换成本。
7、在 2011 年华为市场大会上,
任正非也提到了耗散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解释:“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了肌肉,变成了有力的血液循环。能量消耗掉,就不会有糖尿病,也不会肥胖,身体变苗条了,人变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需要耗散结构呢?
8、耗散结构是企业熵增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耗散结构,对内激发活力,对外开放,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把企业里面那些衰败为熵的东西全部排出系统,如腐败的制度、无产出的员工、旧的思想等。然后吸收新鲜血液、活性因子,如先进的理念、新的人才、先进思想等,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拓展业务发展的作战空间。
9、企业如果想要熵减,延长寿命,就要建立耗散结构,使企业逆向做非
功,从无序混乱重回有序发展。正如任正非所说:“公司只有长期推行耗散
结构,保持开放,才能与外部进行能量交换,吐故纳新,持续地保持组织的活力。
10、企业从小到大是需要四种能量来驱动的,他们分别是,企业家精神、流程管理、目标与激励及文化。
11、跑客户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只要多跑几次,多少会有收获。
12、SDCA 标准化 执行
查核 行动
13、当一个部门不愿与别的部门协调,其中一个员工不愿与别人用会议来调整双边多边关系的时候,这个部门在华为实际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至少这个员工不能做这个部门的领导。
14、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说过:“任何流程都比没有流程强,好流程比坏流程强,但是,即使是好流程也需要改善。”有些流程就像食物一样,在保质期内很管用,过了保质期就无用了。流程优化应该成为企业例行管理活动。
15、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一家成熟的公司是靠制度接班,而不是靠人接班。
16、要摆脱这种“人治”的混沌状态,让企业管理做到无为而治。
17、为了实现“无为而治”,华为一直不断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轮值CEO制度。
18、当鸟群以V字形飞翔时,领头的鸟要独自面对气流,承受最重的负担,因此领头鸟需要经常更换。
19、开放的心态对于保证研发的方向至关重要,否则就会“闭门造车”,我们今天的创造发明不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20、核心竞争力不是通过交换就能得到的,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是不能够通过学习与模仿得到的。有学者把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拿不走”可以说是十分贴切的。
21、我们反对一朝天子一朝臣,反对新干部上台否认前任的管理。我们强调继承与发扬。在过去的文化中,有许多合理的内核,以及与周边已形成的习惯性的协调,它的客观存在,就是它合理、自然的一面。随意的破坏就会撕裂与周边的关系,以及破坏上、下游的流畅。
22、在高收入人群中出现过度追求物质激励的现象,本源是其内心的精神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23、生命的动力就是差异,没有差异就没有生命力。
24、对于那些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的员工和团队,华为都会给予其赞誉和肯定,授予各种荣誉奖励,主要有“明日之星”、金牌团队和个人、“蓝血十杰”、“天道酬勤”、优秀家属奖,还会为每个奖项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奖牌、奖章以及隆重的颁奖仪式,让人从中得到鼓舞,一生难忘。
25、任何一项管理体系的变革,都要重视核心利益关系人思想的统一。如果不能统一思想的话,变革是做不下去的,甚至做下去也是注定失败的。变革前“土”松的越好,企业的变革就越越容易推动。
前一篇:《重构升级你的竞争优势》
后一篇:《赢在升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