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升级你的竞争优势》
(2022-12-29 14:31:26)1、“新时代的市场特征”,尤其是从“物质短缺”到“总量过剩”的供需矛盾。
2、“总量过剩”问题的症结所在,“总量过剩”的背后蕴藏着极大的商机,企业要在产品
研发上下工夫,创新产品。
3、我们无法“以不变应万变”,只能“以万变应万变”,这样才能把“可能”变为“可控”。
4、企业重构包括其他类型,分别是战略重构、品牌重估、市场重构、产品重构、营销重构、系统重构、管理重构,从不同的维度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5、企业不能成为简单的产品供应商,而要成为“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6、必须以市场份额为参照系,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10%的市场份额是一家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基本标志,30%的市场份额体现出一家企业在自己所在的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50%的市场份额意味着这家企业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大,竞争对手无法与之抗衡。
7、“根据地”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没有“根据地”市场,企业将无立足之地。
8、战略重构:战略的本质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因为战略不是决定未来做什么,而是现在做什么,才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9、迎接新的消费趋势:总量过剩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重复建设导致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的背后是同质化产品过剩。我们经常说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会。其实,总量过剩的背后隐藏着差异化、个性化的巨大商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符合趋势的事物就能够生存,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事物就会被逐步淘汰。未来的消费趋势是什么?
10、战略重构原理与策略
效应遵循:登高效应
登高效应是指登到高处才能看到全局。
没有永恒不变的竞争优势
12、“三四律”竞争原理。
13、品牌传播手段如何多元化:个体和企业自身就是一个“自媒体”根据传播学的“六度空间理论”,每个个体都是一个会说话和走路的媒体。
14、企业家要谨记一个原则,一切不围绕消费者所做的品牌动作都是有问题的。
15、品牌代表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品牌是“代表品类的名字”品类则是消费者“心智中的小格子”,是从顾客心智的角度对不同产品进行区分。
16、你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17、终端渠道重构的“五化”
趋势一:场景化,即终端渠道场景化
必须成为上游渠道商的“服务商”
市场都会处在“总量过剩、个性(结构)不足”的供需环境中,终端渠道场景化是终端价值进化的体现。
趋势二,两极化。,终端大小两极分化
服务型终端袖珍化有利于改变一般终端高成本、低效率的情况。
货仓式终端以其品牌化体系,为顾客提供更放心、价值更高的商品,会逐步取代卖场化的终端。
趋势三:智能化即终端智能数字化
趋势四:集成化即终端采购集成化
趋势五:社区化,终端进入社区化时代。
18、市场重构原理与策略
重构原因
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导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消费群体的变化导致消费需求出现变化
竞争加剧,基于企业战略,市场区域内的优势
一是区域市场占有率
二是区域市场销量密度
19、营销重构
任何事情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化”。
重构新营销体系:以顾客为圆心的社群营销
人们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降低,转而关注产品所带来的体验及口碑、文化等情感因素,这就促使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单向的价值传递转变为双向的价值协同,联系更加紧密。
20、消费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解某个企业或某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主要购买行为特征是“多点触及,一点成交”。
21、为了区别于那些普通社群,我们将其称为商群。
22、社群如果能够有效建立并运作,一定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具有共同的纲领,类似于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
2.要有宅体,比如某种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服务能够令人赞美,并主动进行口碑分享。
3.要经常举办社群活动,加深成员之间的感情。
23、商业化运作的社群,在其基础上需要增加两点内容:
社群本身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即时组织者不分红,全部盈利用来服务社群,也必须有盈利模式。毕竟维系和壮大社群,不仅需要感情投入,还需要有物质方面的投入。
相对完善的社群运营体系。
24、系统重构
25、管理重构
价值观和信念才是组织永恒的法宝。
如果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一味的追求经营硬件建设,忽视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就会导致企业的运营管理处于一种焦躁状态,管理矛盾、组织矛盾激化却无法化解,这也是当前企业出现管理问题的根源。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能够建立四个层次的价值观。
26、农耕时代结束之后,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就建立了分工与合作体系。单就经济组织而言,在社会领域里实现分工与合作升级,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不断调整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26、从重构的角度提出建立组织体系和组织关系的三大基础,具体如下:
一、组织的价值观
二、组织目标
三、利益一致
27、管理就是让员工的人生更有意义:管理学不是成功学,也不是生存学,管理学当然也追求成功,但是他追求的是有意义的成功、创造价值的成功。
前一篇:《深度变革从个人到组织》
后一篇:《华为组织变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