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故事(三九八)遥桥古堡

标签:
转载 |
老北京的故事(三九八)遥桥古堡
遥桥古堡在密云区新城子镇遥桥峪村,离密云城区60公里,距北京东北方向130公里。北部靠山,南沿安达木河。早年冬、春之季此地需架桥以渡,因桥不稳而得名“摇桥”,后以谐音“遥桥”称它。
这里有一座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的遥桥古堡,是戍守边关的古兵营。这座藏在京郊的神秘古堡,不仅神秘而且独特。它之所以被称为古堡而非古城,是因为它只有一个城门,必须要有两个城门,才能称为城,所以就有了“遥桥古堡”的名。
城堡的四角原有放哨的角楼,现在早就没了,所幸的是历经沧桑,整个城楼仍保存得非常完好。古城东西长123米,南北宽102米,墙高7米,顶宽4米,如今村民、游人还可在顶上休闲散步。南面正中有一座城门,“遥桥古堡”四个大字跃然于上,端庄中透着巍峨。
古堡的城墙都是用鹅卵石就地取材而建筑而成的,看起来很是坚固无比,也很有建筑特色。城墙之上宽阔而平坦,当你漫步在其中的时候,就会感到仿佛回到了当年,忘却了今天城市的浮华。
神秘古堡,隐藏在深山之中,鲜有人知,唯有一处罕见的“水秀红石”峡谷,与之相依相伴,古堡与峡谷交相辉映,演绎一场沧桑古韵、唯美动人的壮丽奇观。“水秀石红”的自然景观堪称一绝,阳光映耀下,如虹彩练飘落谷中,美丽无比,叹为观止。特别是水秀石红的地质现象和第四纪古冰川潭砾巨石群在全国尚属罕见,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
城堡内居住的几十户人家都是明代守边将士的后代,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习俗。这里的民风纯朴,村民热情好客。
当年倭寇屡犯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抗倭明将戚继光1567年到1583年镇守蓟州时多次视察檀州至曹家路一带关益,对完善长城设施作出不少重要指示。戚继光逝世后,驻守的官员一直按照他的承命加强边防建设。万历二十六年(1599)河间营中军官董炜、李世官、王虎、常世爵、文光焕、杨一元、倪进勋等一批中下级军官率部分段施工修建了这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堡。
遥桥峪城堡设计慎密,设施俱全,地理位置适合战略要求,它以云岫谷山羊精楼为耳目,与司马台以东至曹家路一带长城敌楼遥相呼应。当年长城遇敌情,在山羊精楼上值勤的哨兵马上点起狼烟,把长城上的报警信号传到城内,城内立即集合部队迅速增授曹路以西长城沿线,平时,由于地势隐蔽,就连敌人的密探也很难发现它。所以在当时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
遥桥峪村被苍劲古老厚重的城墙紧紧包围着,任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数百年来仍然岿然不动,保持着永不褪色的古韵,就像一幅历史名画,历久弥坚,价值连城。历经数百年沧桑,这里只留下了当年戍边生活的砖石记忆。当年长城若遇敌情,执勤的哨兵就会在山羊精楼上点起狼烟,把数十里外长城边上的军情传到遥桥峪城堡内,城内立刻就会集合兵马迅速增援曹路以西。
去遥桥峪,要先去密云区新城子乡的雾灵湖风景区,它以狭长的山岳水库遥桥峪水库为主要景观。穿过遥桥峪水库的大坝,在大坝上就远远地望见一座方方的城池在一座山弯处出现。这就是已经历了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堡。古堡方方正正地矗立在那里,唯一的南门醒目地大字提示我们它就是“遥桥古堡”。古堡的城墙非常坚固和完整,在城门外的东南角有一处的小空场,现在装满了运动器具,古堡里人们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是同步的。
遥桥峪城堡的城墙很高,住在里面似乎与外界完全隔绝了,但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宛若置身于桃花源。
门票:遥桥古堡:免费
交通:在东直门乘坐980路公交车到密云西大桥站下车,步行至果园站换乘密39路到遥桥峪站下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