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是拥有好技能和好学问的唯一途径
(2023-04-06 13:53:54)
标签:
名言 |
厚积薄发是拥有好技能和好学问的唯一途径
—我与名著名言交流第七篇
夏红光
现代任何人都想尊严的活着,因为拥有尊严,表明自己很有面子,个人生活惬意,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一句话这样的人生富裕而丰满。
怎么获得尊严?对个人来说讲,一是技能,二是学问,三是意志;对个人因素以外来说:就是家庭背景,婚姻状态,个人所处平台,当时的时运等。当然,我在这里只讲个人因素。
好技能,好学问,意志坚强,是获得尊严的的必要条件。那么怎么拥有好技能、好学问、意志坚强?只能靠厚积薄发,没有其它路可走。
长城非一日建成,好技能,好学问,意志坚强也非短时间内获取,只能靠厚积薄发中获取。
我拿自己从事中医的事举个例。我只是一个低层中医师,自学中医出身。想当年,开始自学中医时,天天抱着医书看,常常对一个又一个提出的问题,整天思考,寻求最佳答案。期间,十年自考,获得文凭;到40多岁的近20年时间,为了学好中医,我几乎无社交活动;《伤寒论》是中医学临床上最有成效的书,对《伤寒论》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中医临床技能的高低,于是在我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后,我又用4年左右时间对《伤寒论》进行逐条解读,让我彻底掌握中医临床思维和技能,让我至今受益非浅。这就是我亲身对厚积薄发的认识和运用。厚积薄发,让我成长为合格的中医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厚积薄发,就是对此段语言的最佳诠释。
我对厚积薄发的理解为:
第一,夯实基础。一是广泛阅读书籍,不仅仅是自己专业的书,还有大量非专业的书。这让自己具备开阔的视野。即“功夫在诗外。”二是广泛的实践,不同的工种、岗位,与不同人的交流等,能拓展自己对社会的认知。
第二,融合贯通。虽然表面上看,很多不同类别的书籍,很多不同的岗位,所讲知识和技能千差万别,然而很多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是一致的,如强调“悟 ”,悟出不一样的东西,悟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强调善于总结,善于总结,才会使技能和学问不断向上涨;强调情感因素,“攻心为上”,情商在生活、工作、学习和事业中,影响力不可低诂。
第三,茫茫人海,天地广阔,在其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发力点,即对好焦点。这是提高技能和学问的关键。泛读只能扩宽知识,精读才能提炼和拓展自己技能和学问;凡是一般会懂会干,自己的技能和学问几乎是普通一般,而专业专一,才会使自己技能和学问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唯有这样,才有自己立身之本。如果人无立身之本,那么生存成问题,更谈不上事业上有所做为。
抬头遥望天空,低头思考古今,哪个稍有成就的人,无不遵从厚积薄发的规则?
你看:年轻时的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时博揽群书,平时只要有空,都是书不离手;同时深入社会,广做调查。晚年时的毛泽东,在他书房里的书架、桌上,都塞满、堆满了书。
真是:“长年积累,偶然得之。”
初写2023.4.1.19:02.定稿2023.4.3.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