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辨太阴病形证治(217-270)第229条
(2017-08-30 06:17:06)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二,太阴里证
229,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289)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方桂枝汤,今加用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
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词解:
宋本:“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两者意思相同。
解读、点评:太阳病,本身发汗却反而攻下,攻下则伤阴伤阳,造成气机紊乱。脾胃气机乱则腹满,脾虚寒则腹时痛,喜温喜揉,而阴亏不润养腹肌也腹痛,是太阴脾阴阳两虚所致,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如果腹满而时痛加剧变为大实痛,腹拒按,即脾阴阳两虚,同时大便不利,大肠气机不降而停滞,用桂枝加大黄汤主治。本身太阴病就要下利,但此证却反常。
桂枝加芍药汤的腹痛多为隐性腹痛。
要分析这两方的主症,必须与理中汤比较,结合太阴病的主症来分析,才准确。
理中汤与桂枝加芍药汤比较:前方用干姜、白术温脾化湿,后方用桂枝和生姜温化水饮,止呕通经。前方用人参、灸甘草补气,后方用灸甘草和大枣补气。后方白芍和灸甘草养阴缓急止痛,但前方无。可见理中汤温脾止利胜过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止痛胜过理中汤。所以理中汤与桂枝加芍药汤的临床运用区别是:理中汤治腹满时痛兼腹泻(即自利)者,而桂枝加芍药汤治腹滿时痛而不腹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