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辨太阴病形证治(217-270)第227条
(2017-08-25 07:10:52)
标签:
夏红光重编重解《伤寒论》 |
二,太阴里证
227,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坚,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66](177)
瓜蒂熬黄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词解:
宋本:“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66]两者意思相同。
胸有寒:寒作邪解。此处指痰饮、宿食等有形实邪壅滞于胸中。这里主要指痰饮。
解读、点评:病情好象桂枝汤证,但头不痛,项不强,非真正的太阳中风证。寸脉微浮,表明病在肺,而肺主胸,即胸气有上越之象。胸膈有痰饮,阻塞于肺,肺宣降失灵,呼吸之气梗阻则胸中痞硬,气有上冲喉咽则呼吸困难。怎么办?应当用吐法解决,适宜用瓜蒂散治疗。
吐法,能引病邪和有害物质,从口中吐出,达到解除病情的目的。吐法主要适宜停留在胸膈、胃脘的有形之邪,在发汗不可,下之不能的情况下的应用。
瓜蒂极苦,为涌吐主药,力最强,有毒。赤小豆味酸苦,能行水消肿,解毒和中,与瓜蒂配合,具有酸苦涌泄之功,并可避免瓜蒂苦寒催吐药损伤胃气。香豉宣郁升发,载药上行,有助涌吐之力。三药配合,涌吐之力峻猛,适应上焦痰实壅塞证。
服法及注意事项:“温顿服之”,即趁热一次服下。如果服后不吐,可以少少再服,得以吐后方止。如果不吐,反见心烦难受,可用物控喉,起催吐作用。如果服后吐不止,可服姜汁或葱白汤止吐。亡血者多失血,津血同源,血亏则津亏,呕吐伤阴,是津更亏。所以亡血者不可给与瓜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