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章,辨太阴病形证治(217-270)第226条

(2017-08-23 06:34:30)
标签:

夏红光重编

重解《伤寒论》

                     第四章,辨太阴病形证治(217-270)第226条

二,太阴里证

                 <二> 脾饮证

226,伤寒,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73)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三两 (宋本,白术二两)甘草二两,炙

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即利

词解:

宋本: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解读以《金匮玉函经》为准。

起则头眩:起即坐、卧。本句为动则眩晕。

动经:扰动经脉之气。

解读、点评:此条完整论述了水气上冲证。得伤寒,如果经吐、经下、经发汗后,损伤阳气,尤伤脾阳为主。脾阳虚,水湿不能温化和散精,中焦寒水泛滥,就发生水气上冲证。寒水上冲,到心下胃脘部,则胃胀满;如果再上冲胸,则胸阳不展而生胸闷,水气凌心,还生心悸;继续上冲,达于咽喉则梗塞咽喉,如梅核气等;再继续上冲于头,生产头目眩晕等。其脉沉紧,沉主水,紧主寒主饮,即水寒之饮。此病情是脾阳虚水气上逆证,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面对此情,还有再为发汗,则汗多亡阴,阴亏不濡养肢体,则身振摇不能支撑身体。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淡渗利水,把多余之水排出于体外;桂枝通阳化气,制水气上逆;白术助茯苓补脾行水;甘草助桂枝扶心阳以消水寒。。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症: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 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苓桂术甘汤煎法:先煎茯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