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理解的中医名言(3)

(2007-12-18 13:13:00)
标签:

杂谈

12,<<素问.著至教论篇>>说":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日: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耐未能明,明而未能彰."意思是:你知道学医的方法吗?雷公回答道:不能诵读,怎能对原书精神有所了解?不能理解,怎能区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能区分好坏,怎能做到心中明了?要是你自己不弄懂明白,又怎么能有所发挥."诵","解","别","明","彰",五个字,却是学中医之法.

13,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说:"夫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辨病机,是辨理的关键,理不明,何有诊治?否则,临床治疗,开始就错,必一错再错.

14,"夫病有浅深,治有缓急.若急病而用缓,是养杀人也;缓病而用急药,是逼杀人也."病情与用药须一致,否则,真如"杀人"一样.

15,<<医林改错>>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明气血,重活血,是王清任所崇尚.

16,<<内经>>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机升降是人体脏腑功能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体患病,常可引起气休升调失调,升降失调以可导致疾病丛生.故前人言";生死之机,升降而已.""明乎脏腑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如:便秘,腹泻,便溏,癃闭,淋证,遗尿,腹痛,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呕吐,胃痛,胁痛等,往往与气机升降有关.

17,古人言":故百病多由痰作崇."痰生百病食生灾.""百病兼痰.""怪病多痰".痰是致病因素,某些疑难杂病与痰有关.

18,"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上."根据病症,准确掌握药量的增减,对于提高临床疗效,确有重要意义.说剂量,就是大剂量,这是误区.轻病用轻量,药不离题;重病用重药,绝不误事.所以,剂量不论大小,治好疾病,不留后患,就是最佳剂量.

19,蒲辅周明确提出”:善用八法,必须是汗而勿伤,下而勿损,温而勿燥,寒而勿凝,消而勿伐,补而勿滞,和而勿泛,吐而勿缓”.这是经验之谈.”过犹不及.”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差.

20,”仲景之书,重在症侯,依症立法,依法立方.”这是余奉仙之言.精辟,一针见血,方证学不过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