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式投资
(2014-02-22 16:24:54)
标签:
股票财经 |
分类: 投资理念 |
早两年就立志成为格雷厄姆的信徒,最近,又把这两本经典《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温习了一遍。倒不是对格雷厄姆权威的迷信,而是作者严密的逻辑推理,清晰的思路打动了我。结合自己个性风格而接受保守的投资风格,格雷厄姆定义为“防御型投资者”,我称为“守株待兔式”投资者。
首先,选股标准近似苛刻。参见博文《2013年我的投资框架》,以公司性质不同,要求所选股票基本要达到如下标准:比如ROE要求12-15%以上,股息率4-7%以上,PB为1-1.5以下,市盈率10-12以下,负债率要低于50%,10年分红总金额大于上市后融资总金额等。用这些条件去套,发现两市同时满足者这几条要求的很少,诸如当下的少数金融业(负债率高),煤炭行业,公用事业(ROE低)和交通运输业(ROE低),商业百货行业(PB高)里少数股票满足这个要求。在这里选些股票建立一个组合,基本上可以满足格雷厄姆的防御性投资组合要求。
其次,耐心等待,不见兔子不散鹰。这种方法的一个弊端在于:除非是在大熊市中,比如当下,才会有符合这些条件的股票,否则,在很长时间里会找不到符合要求的股票,也就是说,很容易处于一种踏空的状态。两年前在搜狐围炉圈子上发表过类似见解,当时就有一个前辈断言,我这个方法太苛刻,根本是找不到符合要求的股票。现在看来,经历两年慢慢熊途,发现有少数股票已经达到了上面的所有选股标准。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可以等到符合要求的股票的,只不过需要极大的耐心,所以要有“守株待兔”的信念和坚决。
再次,不要轻易卖出。由于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股票,估计是几年一遇的机会。这就要求一旦买入,就不要轻易卖出,否则,就很难再有机会买进。因为,这种操作周期几乎是在大牛、大熊里才会发生。以3-7年的眼光来等待一只股票,就不要涨个20-30%而轻易放手,至少也得翻番才比较划算。否则,不如去买债券,因为等个3-7年,以4-5%的复合利息算,也有25-40%左右的利润了,股票总还要点风险补偿吧。这种操作,眼光要放长远,格局要大,预期利润空间要高。只有大机遇才动手,巴菲特名言“只有大象出现的时候,才扣动扳机”,也在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出手,要等大机会出现的时候才出手。
最后,股市逐步走高后,撤出的资金如何处理?这个时候安全第一,静等下一个股市熊市到来,耐心等待符合要求的股票再次出现。等待期可能很长,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守株待兔”式投资者可以把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中短期债券和货币基金,享受低收益增长。即使投资债券亏损,幅度也不会很大,因为高等级的中短期债券的波动远比股市少。所以,掌握债券投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格雷厄姆两本经典都一再强调要投资债券,那是格老高瞻远瞩,仔细权衡利弊后对投资者的金玉良言。
如果这样,是不是做到了熊市低买,牛市高买?一个周期下来,应该可以赚到满意的利润吧。一切看似很完美,但是很难做到。关键是要有超强的耐心(等待),坚定的信心(希望和恐惧),严格的执行力(纪律)。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要切实做到会很难。巴菲特在《聪明的投资者》第4版序的一段话提到“要想在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秘密信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这个来自于格雷厄姆的“守株待兔”式模式就是巴菲特所说稳妥的体系,关键是要控制情绪,耐心的、枯燥的等待那些“兔子”逐个撞到跟前的树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