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四章
孟子之平陆1,谓其大夫2曰:“子之持戟之士3,一日而三失伍4,则去之否乎5?”
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6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释】
【细读】
委婉问责齐王
孟子进入齐国边境看到百姓流离失所,进入平陆邑时,运用比喻手法委婉批评地方官不作为,不能赈济受到灾害的百姓,致使百姓羸弱者死亡而年轻力壮者背井离乡。地方官开始还推脱责任而最后承认自己的过错。当孟子见到齐王时便讲述这件事并赞成平陆长官孔距心知道自己失职,实际也是委婉批评齐王不能关怀百姓救助困穷。齐王立即承认“此则寡人之罪也”。时刻关怀百姓生活,这是孔子和孟子以及儒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章便体现孟子敢于问责的精神,先是问责地方官员,然后问责齐国的国君。百姓生活状况便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好坏的标尺,一看就清楚。儒家思想的精华便是关怀民生关注现实,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空洞理论。
��疚�`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