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06

(2017-01-13 09:47:03)
标签:

杂谈

祖咏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与王维交谊颇深,互有酬唱之作。中进士后未得官,离京归汝坟别业以渔樵终其一生。其诗作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乐趣。明人辑有《祖咏集》。

206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

一到燕台地界,远远望见蓟门,我的心情非常兴奋。军营中响着箫声和鼓声,生机勃勃而士气大振。万里积雪,寒光闪闪,曙光映照边塞,高高的军旗迎风招展。战场的烽火连接着胡地,海滨崇山簇拥着的蓟州古城坚如石磐。我虽然不是少年即请缨杀敌的志士,但看到此情此景也踌躇满志,想要建立军功奔赴前线。

【注释】

[蓟门]即蓟丘。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    [燕台]即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所筑。以招天下贤士。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    [笳鼓]指军乐。    [三边]汉时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世遂以“三边”指边塞之地。    [危旌]高扬的旗帜。    [投笔吏]指班超。《后汉书·班超传》:“(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自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投笔从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请长缨]用终军之事。据《汉书·终军传》载:汉武帝时,经营四方,终军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因以请缨谓自告奋勇。终军后使南越,南越王举国内属。

【评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描写边塞唐军大营的整肃,抒发欲建功立业的雄心。

燕台原为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指蓟城,泛指东北边防。“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把地名提前,除平仄的要求外,还有强调的作用。“惊”是作者的独特感受,是全诗之眼,有振起全篇之功用。客心为何而惊?这便是唐军营寨中的高昂士气。“笳鼓喧喧”用声音渲染出其赫赫军威。颔联在更广袤的背景下表现其军营的严整肃穆。曙光映照着万里积雪,寒光闪烁,一面红旗在寒风中高高飘扬。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与岑参诗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颈联进一步写唐军责任重大和地势之险要。烽火与胡月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交织在一起,毫无悲凉之感,反而有一种雄壮威严的气势。那座蓟城南临渤海,北靠燕山,地形险要,稳如磐石。写出了唐军的昂扬士气和边防力量的强大,引出尾联的感情抒发。尾联顺势而出,连用两个典故表现欲投笔从戎建功边地的雄心大志,立使全诗神采飞动。金圣叹赞曰:“此诗已是异样神采,乃读末句,又见特添‘少小’二宇,便觉神采再加十倍。”(《选批唐诗》卷三)

全诗紧扣题目,前六句写望蓟门所见之景,后两句写见景所生之情。开篇以“客心惊”领起,尾句以抒壮志终篇。意脉清晰,结构谨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