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8大
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译文】
夜色将近拂晓天,沉沉夜幕渐渐散去,如同云烟。天地间一片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一阵阵的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擦纠缠。雨气潮湿,松了琴弦。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迷迷糊糊,我独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也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注释】
[大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一百三十三字。酺,聚会饮酒。
【评析】
本词有的版本题作“春雨”,实则写由于春雨而被阻隔在驿馆中的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本是一寻常生活小事,却被作者写成如此一篇风神摇曳的名作,实在令人钦佩。上片从暮春的雨景写到途中阻雨的愁苦,以“自怜幽独”作结;下片再从雨阻归程写到落红铺地,春事消歇,寄寓惜春惜时的深慨。
开头“对宿烟”六句,渲染春雨的触目尽是,从声写到形。再刻画雨中嫩竹的姿态声色,与风吹残红不同。“润逼琴丝”以下写室内环境及人的主体感受。因琴弦松而不能弹琴遣愁,因“寒侵枕障”而难以熟睡。弹琴不成,睡也不是,孤愁焦躁之情充分表现出来。而这一切均由“雨”字生发,歇拍处“自怜幽独”,归结上片主旨。下片意脉与上片似断实连,最妙。因幽独才思归若渴,而雨水使道路泥泞难行又无法启程。故作者如数家珍般抬出三个历史人物来表现自己的现实状况。庾信被滞留异地而思乡,卫玠因清瘦而多感伤,那位汉末大儒马融也因客居而愁闻笛声,用历史人物的故事渲染自己触景伤心的意绪。结尾再出现雨后衰景,落红满地,樱桃已如青豆,而无人同赏,归结到思家怀人的主旨上。全篇从雨声、雨色、雨思、雨愁各方面曲折铺叙,把旅况之凄凉孤独描写得淋漓尽致。从朝雨恼人写起,至黄昏时暮雨初歇终篇。写了一天的所见所感。结构前呼后应,李攀龙说:“如常山蛇势,首尾自相击应”(《草堂诗余隽》)。
�Q C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