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毕宝魁
毕宝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34
  • 关注人气:9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190

(2016-12-21 16:45:16)
标签:

杂谈

190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

       你是住在高枝上的一个高洁的小生灵,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幽怨而发出怨恨之声?这一切都是枉费徒劳,因为根本就无人肯听。你彻夜哀鸣,到五更时已声嘶力竭,但那满树的碧色却麻木不仁而毫无表情。我的官职卑微,象桃木梗那样四处飘零,流落何方难以确定。故乡的田园已经荒芜,何不归去隐居以求得自由宁静?麻烦你用自己的哀鸣,为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和处境也是如此,贫寒困苦而又凄清。

【注释】

[高]蝉生活在树上,故曰高。也含有清高、高洁之意。    [五更句]谓蝉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力竭声稀。    [梗犹泛]《战国策·齐策》:“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句谓自己官小而四处飘泊。  [故园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句意。    [烦]麻烦、烦劳。

【评析】

       这是一首咏蝉诗,因其妙契物性,巧寓己情,被清代学者朱彝尊誉为“咏物最上乘”。

       前四句写蝉,意义上句句生发,连贯而下。以“高”字为筋脉。首联起势突兀,造语奇硬,表面似自怨自艾,实含忧愤之情。蝉栖高枝,暗喻自己之清高;蝉难饱,也与诗人身世境遇相吻合。含恨而鸣又枉费徒劳,其中亦有潜台词。两句诗含有这样的意思:诗人因清高而仕途偃蹇,生活困顿,向有权势者陈情却无人理睬,无人真心帮助自己。颔联紧承首联而来,“上句即承‘声’字,谓即力竭声嘶,亦无同情的人。下句承‘高’字,谓高栖于树,而树亦无情。字字咏蝉,却字字是自况。”(喻守真语)这几句分析入情入理,很得要领。颈联转折,抛开所咏之物,直抒胸臆。“薄宦”句用典抒写自己孤苦无依,到处飘泊的身世,言简意丰,非常精当。“芜已平”比“田园将芜”更甚,禾苗和野草已经连成一片,漫然而不可分,婉转表达诗人思归心情之迫切。这两句表面看与蝉无关,但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因清高而薄宦而难饱而徒费声也。尾联结题,回到蝉身上。君与我对举,完全平等,我就是蝉,蝉亦是我,二者在作情感上的交流。是蝉的鸣叫声惊动了我的心,我也真正理解你这个弱小而高洁的小生灵。这样,就把咏物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在意脉上倒贯全篇,呼应开头,使全诗的意境浑然一体。

vable�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