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许浑
许浑(788?-858)字用晦,一作仲晦。郡望安陆(今属湖北),籍贯洛阳(今属河南),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后人称“许丁卯”,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官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自小苦学多病,专攻律诗,多写林泉及登高怀古之作,有《丁卯集》。
188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
傍晚时分,红红的枫叶在秋风中瑟瑟飘摇,客中送客,倍感惆怅寂寥。只有你我二人举杯劝酒,长亭内外一片萧条。残云仿佛归向太华山脉,稀疏的雨滴宛如正在经过中条山的山腰。树色随着潼关城墙伸向远方,黄河的波涛声伴着河水东流越来越小。虽然我明天即可到达繁华的京城,但在今晚的睡梦中,渔樵生活的乐趣依然令我梦牵魂绕。
【注释】
[阙]宫阙,代指当时的首都长安。
【评析】
本诗又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两个诗题联系在一起,我们便可清楚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于秋天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去长安,在潼关遇到魏扶东归,于是在长亭送别,并赋此诗。魏扶当是刚从长安归来,他自然要谈到京师中的一些情况,所以诗人才会有尾联的意绪。
首联勾勒出一幅秋日话别图,引人人胜。“红叶晚萧萧”,景中含悲凉之意,“长亭酒一瓢”,情中有离别之苦。中间四句笔势陡转,通过对潼关典型风物的刻画,创造出一种苍茫雄浑的意境。前两句写远景,残云归岫,疏雨过山,措意新颖,化死景为活景,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增加了诗的意趣。后两句写近景,一形色一声音,一是望中所见,一是听中所闻,绘声绘色,给人以亲临其境之感。尾联以述志作结,在向朋友坦露心曲,含蓄地表白自己此次进京并非专为名利而来,已经作好返乡归隐的思想准备。优游不迫,委婉得体。
0,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