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又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不详何年登进士第。官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后人称为“戴容州”。其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有的作品表现民间疾苦,上承杜甫,下启元白。其题材、风格、手法等均体现唐诗由盛转中的轨迹。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190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译文】
季节已到秋天,又恰逢满月如盘。京城里夜色浓重,寂静肃然。想不到能与江南的故人们在客舍中相会,反而怀疑是在梦境里邂逅盘桓。风吹枝动,暗夜中的乌鹊惊噪不安;满是寒露的秋草丛里,各种秋虫在鸣叫啼寒。滞留客舍实在令人焦虑.只能用醉酒来解除忧烦。很怕天亮后就要分手,所以留下诸位尽情地酣饮畅谈。
【注释】
[城阙]指京师长安。
【评析】
此诗题目一作“客夜与故人偶集”。是一首即事即景之作。“他乡遇故知”是人生一大快事,客居京师时遇到同乡故人,怎能不倍感亲切呢?
首联叙事。上句点时,从“天秋月又满”句来体味,当是中秋节的晚上。如果是七月则当是“天秋月初满”。“偶集”恐怕也不是纯粹偶然相遇的。中唐时尚无中秋赏月的习俗,故只写月满。下句点地,“城阙”即京城宫阙,可知作者是在京师客舍中偶集江南故人的。至于来京师干什么,诗中未言,无非是参加科举或干谒求官。从诗之情味看,似乎并不顺利。“夜千重”是说夜的气氛浓重,并非说黑暗,因当日正是月满之时。颔联点题,用流水对法,抒情味很强。“还”有偶然、意外的意味,扣紧诗题中的“偶集”二字。人们突然遇到意外之事,有时高兴得竞不相信其真实性,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情景,故最能动人。颈联借景抒情。风枝惊暗鹊寓含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这一典故,比喻诗人与江南故人在客舍中无所依托的困境。“寒虫”之鸣也包含着求告无门的哀怨,渲染悲剧气氛。尾联顺势而下,直抒胸臆。“畏晓钟”又暗示出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