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唐代送葬风俗一瞥
人总是要死的, 死后的灵魂到什么地方去了, 一直是人们思索的问题。
因为有灵魂不灭的观念, 故对死者身后即到彼岸世界后的生活也要给予照
顾和安排。于是, 各种仪式、 各种祭品、 各种祈祷形式都出现了。因这方面
的细节和说道太多太烦琐, 故只选有认识意义的情况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 京师里的送葬公司
首都长安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处在中心位
置, 就连办丧事的水平也出类拔萃。在众多专门经营这种业务的个体户中,
有两个最大, 处在同行业的垄断地位。这种行业当时叫 “凶肆” , 实际就是丧
事办理中心。两个凶肆一个在东, 一个在西, 故称东肆和西肆。
京师长安的许多行业都有东西之分, 而洛阳则大多是南北之分。这种布
局不仅为了方便用户,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即与行政区划有关系。以长
安为例, 整个市区以正中心的朱雀门大街为中轴, 分为两个县, 东面是万年
县, 西面是长安县。我们看唐代一些名人的籍贯常有 “京兆府万年县” 或 “京
兆府长安县” 的字样, 其实都是长安市内的人。
基于这样的原因, 出于对行政管理、 两个县的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考
虑, 许多行业便都处于对等竞争的状态。因此, 东西同一种行业的竞争, 便
不单纯是本行业的事, 东肆和西肆也出现了尖锐的竞争态势。白居易的弟
弟白行简所写的《李娃传》为我们了解这种情况提供了最生动的实例。
《李娃传》中的男主角荥阳郑生是个贵公子, 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因迷恋
李娃而把两年的费用消耗净尽, 在李娃的配合下, 被鸨母设妙计将其抛弃在
204
隋唐生活掠影 第214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5:29
唐代送葬风俗一瞥
街头。郑生过惯了富贵生活, 没有谋生的能力, 又感到憋闷愤怒, 身染重
病。旅店老板怕死在店中, 便把他抬到凶肆里, 因他住的旅店离东肆近, 故
被遗弃在东肆。
凶肆中人都是苦出身, 颇有同情心, 便照顾他。他的病渐渐好转, 能拄
棍子走路, 就在肆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混口饭吃。在打杂的一段时间
里, 因常跟着参加出殡等活动, 郑生学会了唱挽歌。他本来很有学问, 天生
的好嗓子, 随便一哼就是一首上乘的挽歌。
东肆老板发现他是一个人才, 便派挽歌高手对他进行专门培养和训练。
干这个行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郑生在这方面有绝对的优势, 再加上苦难
生活的磨炼, 使他的人生感慨特深, 一唱挽歌便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 悲从
中来, 凄婉动人, 效果出奇地好。老板大喜, 把他关在门中自己演练, 等郑生
的挽歌唱到炉火纯青的时候, 便发生下面的一幕:
初, 二肆之凶器者, 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舆皆奇丽, 殆不敌, 唯哀挽劣
焉。其东肆长知生绝妙, 乃醵钱二万索顾焉。其党耆旧, 共较其所能者, 阴
教生新声, 而相赞和。累旬, 人莫知之。其二肆长相谓曰: “我欲各阅所佣之
器于天门街, 以较优劣。不胜者罚直五万, 以备酒馔之用, 可乎? ” 二肆许
诺。乃邀立符契, 署以保证, 然后阅之。士女大和会, 聚至数万。于是里胥
告于贼曹, 贼曹闻于京尹。四方之士, 尽赴趋焉, 巷无居人。
自旦阅之, 及亭午, 历举辇舆威仪之具, 西肆皆不胜, 师有惭色。乃置层
榻于南隅, 有长髯者, 拥铎而进。翊卫数人。于是奋髯扬眉, 扼腕顿颡而登,
乃歌《白马》之词, 恃其夙胜, 顾眄左右, 旁若无人, 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
一时, 不可得而屈也。有顷, 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 有乌巾少年, 左右五六
人, 秉翣(shà)而至, 即生也。整衣服, 俯仰甚徐, 申喉发调, 容若不胜。乃歌
《薤露》之章, 举声清越, 响振林木, 曲度未终, 闻者欷嘘掩泣。西肆长为众所
诮, 益惭耻。密置所输之直于前, 乃潜遁焉。四坐愕眙, 莫之测也。
这哪里是丧葬仪式表演, 简直是一场热闹非凡的文艺比赛。为了更明
晰, 我们将这段文字的大意再简括复述一遍。
当初, 东西两个凶肆经常进行业务水平比赛, 互有胜负。东肆在灵车、
205
隋唐生活掠影 第215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5:29
隋唐生活掠影
明器、 仪仗等硬件建设方面都占有优势, 只是哀词挽歌不行, 也就是软件方
面处于劣势。后来, 东肆长(即总负责人)发现郑生, 便凑了两万钱雇用他,
派老艺人暗中教他新的挽歌, 并有人陪练唱和, 作为秘密武器。几十天过
去, 外人也不知道。于是东肆长便与西肆长约定进行一次行业业务的全面
大赛, 而且要分出高低输赢, 输家出钱五万, 地点则在天门街。洛阳城的定
鼎街叫天门街, 而长安城未见此名, 可能就是朱雀们大街。这是长安最繁华
的一条街道, 处在市区的正中心位置, 连接皇城与正南城门明德门, 皇帝向
南出行必经此街, 是一条御路。
两肆的老板立下文书, 签字画押, 并找了保人。里胥(即街道主任一级
小官)报告给上司贼曹, 贼曹是相当于县公安局长的官员, 很明显东西两肆
分别属于两县, 贼曹当然也是两人。贼曹再报告给京兆尹。可见这次大赛
还是经过三级政府同意批准的。
到这一天, 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看热闹, 人山人海。从早晨天亮就开始
逐项比赛, 一直到中午, 灵车、 灵轿、 灵幡、 各种灵仗全部赛完, 西肆都不如东
肆, 西肆主管业务的 “师” 很惭愧, 便在自己场子的南角放置一个两层的床
子, 类似现代的临时舞台。有一位两鬓飘着长胡须的人, 在铃声的引导下,
几个人簇拥着登场亮相, 趾高气扬地登上舞台, 唱起他最拿手的挽歌《白马》
来, 因为此人屡次胜利, 未遇过对手, 故用斜眼左顾右盼, 旁若无人。一曲终
了, 观众齐声喝彩。
这本来就是西肆的长项, 东肆的弱项, 当时的情景可想而知。稍过片
刻, 东肆在北角上放置一个多层的更高的床子, 也是个多层的临时舞台。一
个扎青色头巾的年轻人, 左右有五六个人, 用大扇子对称护着他进场, 整顿
衣服, 从容稳重, 引吭高歌, 声震云天, 听众都忍不住叹气落泪。西肆长惭愧
至极, 偷偷地把所输的钱放在东肆前便悄悄逃跑了。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唐代长安送葬仪式的可观赏性。
206
隋唐生活掠影 第216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5:29
唐代送葬风俗一瞥
二、 过度奢靡的送葬之风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往往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现象, 特别富有的阶层便开始挥霍奢侈起来, 在各个方面都有表现, 当然也
包括丧葬在内。《唐语林》卷八 “补遗” 载:
明皇朝, 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冲设祭, 张施帏幕, 有假花、 假果、 粉人、
粉帐之属。然大不过方丈, 室高不逾数尺, 识者犹或非之。丧乱以来, 此风
大扇, 祭盘帐幕, 高至九十尺。用床三四百张。雕镌饰画, 穷极技巧。馔其
牲牢, 复居其处。大历中, 太原节度辛云京葬日, 诸道节度使使人修祭。范
阳祭盘最为高大, 刻木为尉迟鄂公与突厥斗将之戏, 机关动作, 不异于生。
祭讫, 灵车欲过, 使者请曰: 对数未尽。又停车, 设项羽与汉高会鸿门之象,
良久乃毕。缞绖者皆手擘布幕, 辍哭观戏。(《说库》上册)
从唐明皇时开始兴起厚葬之风。然而还有一定的限度, 但 “安史之乱”
后, 在一些节度使身上, 办丧事就不仅是给死者送行, 而是成为死者身份的
一种炫耀。其实这是奢侈, 是暴殄天物, 但从中倒可以看出当时的能工巧匠
们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太原节度使辛云京的葬礼可见一斑。在送葬的一路
上, 有许多祭奠的人, 各道节度使都派人前来, 其中最突出的是范阳节度使
献的祭盘。上面有大将尉迟恭和突厥将领战斗的木偶模型, 有机关还能活
动, 这肯定是机械装置。两个木偶人打斗一会儿, 动作结束, 灵车将要过
去。报告说未完, 又有一组鸿门宴的人物动作。因为新鲜, 所以那些家属都
忘了哭, 拉开帷帐看热闹。
类似的情况史不绝书, 如昭义节度使薛公死, 归葬绛州, 在 20 多里延长
线上祭奠, 每半里一停灵车, 大的祭盘费用在千贯以上, 小的也不下几百
贯。灵车一过, 全成废物, 有的干脆烧掉。滑州节度使的母亲死, 邻境的节
度使截掉船上的桅杆作幕障的柱子。一些大富户也是厚葬成风, 直到唐朝
的灭亡。
厚葬之风, 除皇室外, 最厉害的就是节度使阶层。这恐怕与这个阶层的
人员素质有关。大乱之后, 天下失控, 一些节度使出身于中下层军官, 没有
207
隋唐生活掠影 第217页 共248页 C M Y K 2016-06-20 15:45:30
隋唐生活掠影
什么文化, 突然掌握大权而暴富, 便不知天高地厚, 什么荒唐的事情都干得
出来。而他们又是一个地方的土皇帝, 谁也管不了, 他们的行为也影响了整
个社会, 使厚葬之风愈演愈烈, 直到唐朝灭亡